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小说,国产午夜成人精品视频app
科學防震貴在持之以恒
[日期:2008-06-0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發(fā)表評論(0)打印



  從現在的地震學研究水平來看,精確的短期臨陣預報的確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但這并不是說,人類只能坐以待“震”。避震教育、防震措施以及防震科技都能夠將地震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普及抗震知識

  許多國家的地震教育都是從娃娃抓起的。

  多年來,美國地質調查局及教育部門一直對在校學生普及地震知識及地震災害中自我保護的知識。加州的中小學在每個學期開始時,都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地震應急包交給學校統(tǒng)一保管,內容包括必要的藥品、干糧及與家長及外地親屬的聯系方式等,以備萬一。

  伊朗全國的中小學每年都要舉行為期一天或兩天的應對地震的培訓活動,深入了解有關地震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這樣的培訓活動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一般安排在校園或公園里舉行。此外,學校的所有教職員工也要接受相關的地震知識教育。

  日本學校專門開設課程,教授災害來臨時應如何行動等應急常識。一些小學經常舉行防震演習,教育孩子們一旦發(fā)生地震不要慌亂,要保護好頭部,從容有序躲避;有的學校還會讓孩子們利用模擬地震晃動的“體驗車”感受地震。

  在未雨綢繆、提前預警機制下,日本人已形成強烈的危機意識。比如日本家庭主婦們,在長期從事家務活動中也積累了豐富的室內防震經驗。由于地震可能引發(fā)燃氣管道破裂甚至火災,因此一覺察到大地搖動,她們就會立即關閉廚房火源,打開可出逃的門窗。在她們?yōu)榉勒饻蕚涞氖称分,有鹽和糖等人體必需品。有的人把貴重物品放在枕頭套內,遇事抱起枕頭就走,既可用枕頭保護頭部,又能降低財產損失。有的家庭的防震用品人手一套。

  在日本,時常會開辦一些防災救災展覽和研討會,有時還借助專門的防災設施,讓市民體驗災害發(fā)生時的感受,練習如何逃生和自救。位于東京都墨田區(qū)的東京消防廳防災館就是這樣一處公共設施,防災館內有一個模擬地震室,可以逼真地模擬地震時房屋搖晃的情景。教員會向前來參觀的民眾講授正確的避難方法,比如在可能的情況下先關閉煤氣開關,然后采取正確姿勢迅速鉆到桌子底下。講解完畢,每個人都可以進入地震“現場”體驗并練習自救。

  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災日。每到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組織大規(guī)模的防災演習,其中的一項內容是演練當東京這樣的大都市發(fā)生強震時,各地應如何組織或參加救災。警鐘長鳴,時常練習,地震來臨時很多日本人才能沉著自救,脫離險境。

  把關建筑質量

  一些伊朗地震專家認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不僅與該建筑物的結構和地基等宏觀因素有關,而且也和微觀設計因素有關,例如窗戶玻璃的防護、書架和柜子的擺設以及吊燈的設計等,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才能把地震災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此外,對于辦公樓以及校舍等人群較為集中的地方,伊朗有關部門也制訂了一些安全措施,例如裝飾性的擺設及燈具等懸掛物體須定期檢查、固定和維修;不要在文件柜等物體上放置重的或尖的物品;喇叭等內部通信系統(tǒng)須保證有效,以便在發(fā)生險情時盡快安排人員撤離;滅火器等消防設備須保證有效,以便在地震引發(fā)火災時使用;應配備標明建筑物內所有房屋位置以及逃生線路的地圖。

  在多震的日本,建筑的抗震性能普遍較高。但如同人擺脫不了衰老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建筑的抗震性能會有所下降,所以日本十分注意定期為建筑做“體檢”。

  日本抗震構造協會以《建筑基準法》有關條款為基礎,制定了《抗震建筑的維護管理基準》,要求由在該協會注冊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對抗震建筑進行“體檢”。“體檢”大致分為4類,即竣工時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檢查和詳細檢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定期檢查:技術人員除每年檢查抗震層外,在建筑竣工后第5年、第10年及之后每10年,都對建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抗震材料的性能、抗震層外圍有無阻礙建筑水平移動的物體、設備管線有無損傷等。

  公共設施使用者眾,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導致重大傷亡,所以日本尤其注意定期檢查公共設施,建立了“特殊建筑定期調查報告制度”。一定規(guī)模的劇場、影院、超市、醫(yī)院、學校、體育館、美術館和賓館等均屬特殊建筑。根據《建筑基準法》,特殊建筑需要定期由高級建筑師或經國土交通省認定的專業(yè)人員進行檢查,檢查主要內容包括:建筑用地是否出現地基下沉等狀況;地基、柱子、梁、墻壁、外墻、屋頂等處的構造強度是否出現老化;避難設備和避難場所的安排與維護管理狀況等。

  日本專家指出,讓建筑保持其抗震性能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有關方面需要長期堅持“定期體檢”,注意維護管理,發(fā)現問題后及時采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指望抗震建筑能夠經受住重大地震的“實戰(zhàn)”考驗。

  利用避難圖和百寶袋

  日本很多大樓內都有避難引導圖,指導大家一旦發(fā)生災害,應該沿什么路線出去,實在出不去躲在什么地方等待救援。滅火器在什么位置,自己現在處于什么位置,根據引導圖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東京都的23個區(qū)都有自己的防災計劃,在什么地方避難,什么地方有水源,走在哪條街上應注意上面可能落下破碎玻璃等,也都在避難引導圖上標示得清清楚楚。

  東京災害志愿者秘書處的福田信章認為,雖然有避難引導圖,但每個人出門不可能隨時都帶,因此自己平時具有防災意識更為重要。心里要有一個避難引導圖,發(fā)生地震時能掌握避難場所的位置和前往路線,知道什么地方有提供救災食品的便利店,路邊有多少安全的空地,這樣才可以做到遇事不慌,冷靜應對地震災害。

  在日本搜索網站輸入“防災袋”或“非常袋”,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資料。這種用具可以說是一個“百寶袋”,它結實耐用,有的具有一定的防火防水功能,可容納瓶裝水、壓縮餅干、手壓式手電筒、口罩、手套、藥品等多種應急用品,有些應急品需要每年更換一次,以防過期或失效。

  此外,電話公司、媒體等機構都會在第一時間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高密度的信息服務。日本地震預警系統(tǒng)甚至會利用地震縱波與橫波先后襲來的短暫時間差發(fā)出地震速報,分秒力爭以降低地震的影響。(高博根據新華社訊整編)

編輯:jojo | 閱讀:
【 已有(0)位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有關 地震  防震  的新聞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 請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