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亚洲字幕资源 ,三级在线观看,亚洲国产中文高清自产拍
龐偉:設計為何、如何向災難學習
[日期:2008-07-01]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龐 偉   發(fā)表評論(0)打印



          汶川地震之后談設計觀念

  ●憂患意識是設計的深刻內(nèi)核,而與自然災難、生存危機的斗爭是設計學發(fā)展的不懈使命。

  ●2007年末,汪洋赴廣東主政南粵,下車伊始,就拿日本人拍的《日本沉沒》開題,談憂患、講危機……現(xiàn)在看來,在多年來高歌猛進的GDP主旋律之后,這遲來的清醒睿智固然寶貴,但來得還是太遲了。08年的雪災、震災、股災、水災使沉醉在奧運盛世年的人們很不情愿地看到了世界本來就存在的那些痛苦和殘酷,只是憂患被我們以往的主流話語提及的太少了,引起社會的重視太不夠了。

  ●1993年出版的嶺南文庫叢書中,收有《廣東的自然災害》一書,中山大學的梁必騏、錦昭諸先生在書中寫道,廣東是我國自然災害的多發(fā)區(qū)和常發(fā)區(qū),也是重災區(qū)。廣東的自然災害具有“多、廣、猛”的特點,尤其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突發(fā)性災害、來勢迅猛,常造成重大損失。書中還說,全球變化和環(huán)境惡化是自然災害頻發(fā)的主要根源,而人口膨脹、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以及人類對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的不合理開發(fā)利用,進一步誘發(fā)和加劇了自然災害的成災了強度和頻度……

  ●豈止廣東一地,中華民族蕃衍生息的這片土地,自古就多災多難,整本的民族史其實就是一本厚厚的自然災害史。而對自然災害的治理清疏過程,本身就是我國人文地理格局的形成過程,甚至政治的過程?纯创笥碇嗡,我們就會明白這一點。

  ●我們的所謂景觀:山岳、河流、土地,其實從來就兼具了二張面孔,一張如慈母戀人;一張則猙獰恐怖!我們一面歌頌自然的養(yǎng)育之德,一面艱苦卓絕與之斗爭角力,古老的故事如精衛(wèi)填海,如女媧補天,都能讓我們聽到上古時人在自然災害面前的痛苦以及痛苦之后的偉大意志。而西門豹的故事則發(fā)生于一種古老的生命獻祭制度的尾聲,人們開始懷疑把年輕的生命作為犧牲獻給河神是否有用?

  ●一直有二種權力。一種是人的權力,人為了自身的福祉而勞作,人改造自然。從開荒墾田至靈渠、都江堰,再到了后來的除四害、紅旗渠,一路走來,是三峽工程,是到處三通一平的城市化、世界工廠,是巨量的碳排放和污染。而自然權力從來就不變,有時是呢喃如語的風,是潤物無聲的雨,有時就是地震、海嘯、洪水!

  ●按照古老文獻的說法,經(jīng)過一次叫“絕地天通”的事件之后,司民與司天降神的人從此分工,這些分工徹底而且影響深遠,以致后來作為司民一派傳承的孔夫子堅決不語“怪力亂神”。而隨著司天降神的人在后世的進一步淡出,中國人“敬鬼神而遠之”的態(tài)度更多了一份“大無畏”的氣慨。

  ●建立在望文生義和庸俗想象基礎上的所謂“天人合一”是不存在的,天與人是既深刻聯(lián)系依存,但又充滿殘酷斗爭和尖銳矛盾的關系。而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概念“天人合一”應該就是天人相類、天人感應、天人相遇這類東西。值此災難之余,不管荒謬與否,我都建議大家去看看《春秋繁露》,去看看董仲舒和他的天人合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與自然有關的那些設計,包括規(guī)劃、景觀、城市建筑……你只面向業(yè)主是不對的,你要去“接合自然”(麥克哈格語),象術士們曾介乎人與神之間那樣,你要在人與自然之間找一個位置。而為人作設計時,記得自然的兩面性,要提醒人們熱愛自然,并且時刻警惕自然!

  ●能否象溫總理勉勵大家的,多難從而興邦,取決于我們從災難中學習的能力,再生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能力。有一個基本的計算,即全球的人們都像美國人民那樣生活,則需五個多地球的資源才能夠維持。而事實上,我們就正在一條學美趕美哈美的道路上,這是一條絕路死路,也是一條美國人不肯讓你走通順的路!去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態(tài)文明吧,由災難覺悟一個愿景,想象之、策劃之、文化之、創(chuàng)造之、實現(xiàn)之!做一個二流的西方是無聊并且無望的,是沒有資源支持我們做下去的。

  ●痛下決心,從文化和心理上遠離化石燃料依賴型(A1F2型)社會的價值觀。多做步行和自行車道,多做公共交通,鼓勵鄉(xiāng)土植物,鼓勵低能耗生活,關停一切華麗而耗能的所謂城市美化,所謂文化殿堂;鼓勵人民慢下來,把恢復生態(tài)和健康做為生命GDP去關心和發(fā)展;拋棄無謂過度的競爭,發(fā)揚生命之愛,親人之愛;鼓勵祖國語文和并且保護鄉(xiāng)土方言,呵護一切文明價值和地方性知識系統(tǒng)。

  ●設計即文明本身。有什么樣的文明就造就什么樣的設計,造就什么樣的設計師。設計文化的核心不是物質(zhì),而是態(tài)度,是一種看待設計工作的視角。設計的旨趣歸根結底來源于文明,而設計本身又是成為改造文明的工具,成為文明的面貌。

  ●不是為斗強斗富斗豪而設計;不是為炫耀身份、證明價值、掩蓋自卑而設計;不是為追求異域風情,追求皇家氣派,追求世界第幾而設計;為健康、為安全、為自信、為踏踏實實活著而設計。

編輯:songgaofeng | 閱讀:
【 已有(0)位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shù)
點評:
       
  • 請尊重網(wǎng)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nèi)容
  • 本站有權在網(wǎng)站內(nèi)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