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鋪前鎮(zhèn)
日期:2009-01-14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 我要評論()
雄偉的七星斗柄塔 高73米的木蘭頭燈塔 南洋騎樓風格的百年老街 古色古香的溪北書院 鋪前鎮(zhèn)位于海南島的最北部,三面環(huán)海,陸路距美蘭機場42公里,從海上距海口市僅18海里。地處瓊州海峽出海口,內連瓊北腹地,東南以珠溪河和各鄰鎮(zhèn)為界,是海南的“島中之島”。轄區(qū)面積134.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8公里,擁有5大天然港灣,灘涂面積9萬多畝,鋯鈦、石英、高嶺土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轄下有4個圩,12個村居委會,154個自然村,236個經濟社,耕地面積38697畝,總人口3.8萬人,本籍在外干部3000多名,4.7萬僑胞分布在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qū)。 鋪前圩前身為土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后改為石城,建在新埠鋪門,明萬歷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瓊北大地震后遷現址。因鋪前居民多數從福建莆田縣遷來,為紀念故土,初取名鋪田,后改今名。鋪前港是該圩的組成部分,位于西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自然漁、商港,明萬歷年間已開發(fā)利用,在海運史上曾起一定的作用。據明《正德瓊臺志》記載,為保衛(wèi)海疆,明政府在該港設水軍重寨。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海邊建炮臺,屬海口北師管轄。19世紀末至上世紀30年代,是該港的鼎盛時期,當時有多艘商船可直航東南亞各國,成為名噪一時的商貿港口,當時廣為流傳一句話:“東走西走,不如鋪前和?凇薄_B接港口的一條百年老街(現名勝利街)也見證了當時鋪前的繁榮。該街始建于公元1895年,1903年重新規(guī)劃,形成東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街,南北長180余米,東西長354米,街寬7米,兩旁建有南洋騎樓風格的鋪店133間,鋪面寬7-10米,樓高2層,樓頂注重裝飾,陽臺、花欄各具特色,柱梁、峰頂美麗絕倫,各建筑立面、柱體、墻面圖案、女兒墻竟無一雷同,中西和璧的立面裝飾、匠心獨運的細微處理手法以及它們組合形成的獨特建筑風格,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雖歷經百年風雨浸蝕,現仍古色依舊,風范猶存。它們所構成的整體環(huán)境和秩序,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的建筑風貌特色,具有很強的歷史價值。 在該圩的北邊,還有海南省現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溪北書院。該書院建于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清末著名書法家潘存(字儒初)發(fā)起,在雷瓊道朱采和粵張之洞的支持下籌資建造。占地6000平方米,是一所硬山門的四合院型古建筑,由大門、講堂、經正樓、經堂和齋舍五部分組成,全部磚瓦結構,其間由東西廊相連,四周由圍墻環(huán)繞。南開山門,闊三開間,上為卷棚頂鋪蓋琉璃瓦,門匾上為清末著名書法家楊守鏡所題的“溪北書院”四個大字。建成后一直為教書育人的場所,特別是辛亥革命后成為了宣揚新思想的場所。在離該圩北面約8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連綿七峰的俊秀山嶺,名叫七星嶺,主峰上有一座塔,尤如七星排斗,故得名七星斗柄塔。該塔建于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修。塔呈八角形,共7層,內設螺旋式階梯104級。塔高約20米,塔基圍44.8米,塔身厚3.55米。該塔始建至今已有370年歷史,雖屢遭風吹雷擊,仍屹立如初,對于研究海南古塔的發(fā)展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在該圩西面一帶的海灣海底,有由于明朝萬歷年間(1605年)一次大地震造成的海底村莊遺址。每當海水退潮時,乘船游覽,依稀可見海中村莊的輪廓和廢墟,是中國唯一因地震導致陸地陷落成海的古文化遺址;此外,在該圩的周邊還有反映某一時期民間建筑風格的林家大院、韓家大院和體現民間特色文化的北山伏波廟等。 悠久的歷史積淀了鋪前濃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人力資源蘊藏著鋪前發(fā)展的巨大潛能。如今,鋪前鎮(zhèn)政府深入貫徹黨中央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實施科教興鎮(zhèn)戰(zhàn)略,依托得天獨厚的6大優(yōu)勢,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并擬引進企業(yè),在開發(fā)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fā)各歷史文化古跡,發(fā)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的魅力,加快鋪前發(fā)展。在貫穿該鎮(zhèn)的“兩橋一路”建成后,鋪前將融入到海口的半小時經濟圈,成為從?谥廖牟教斐堑耐窘浿兀瑒荼氐玫礁斓陌l(fā)展。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