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勐臘縣平河村,村民趙萬福望著眼前被毀壞的芭蕉地好一陣惋惜。“老象昨晚又來了!” 趙萬??谥兴f的“老象”,是當地人對熱帶雨林中亞洲象的俗稱。1月11日早上,他來到自家的芭蕉地,發(fā)現即將收獲的芭蕉樹在昨晚被野象“拱”了。
“這批老象已經在村子附近停留了10來天,有七八頭成年象和一頭小象,每天晚上在不遠處的林子里叫,住在村里的人都能聽到。” 平河村老村長盤才縣說,今年冬天林子里的食物變少了,所以野象們會經常跑到林子邊緣區(qū)域的農地里“打牙祭”。
亞洲象頻繁活動,忙壞了尚勇管理所龍門保護站的護林員們,只要一聽說哪個村寨出現野象的蹤跡,他們就會立馬進山。跟隨著護林員的步伐,記者穿過叢林密道,走進了這片靠近赤道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等一下!”走在最前面的是龍門保護站負責人車志勇,隨著他的一聲令下,整支巡護隊伍都停了下來。只見車志勇半蹲在一個泥坑前,用卷尺丈量泥坑直徑,并用儀器記錄下經緯度。車志勇說,這是野象前一天晚上出來覓食留下的足跡。果不其然,順著這些足跡前行,找到了更多的腳印、新鮮的糞便以及被野象破壞的植被,其中就包括趙萬福家的那片芭蕉地。
“這些野象很難管,它們經常穿梭在中國和老撾兩地邊境。我們記錄其足跡的數據和位置是為了掌握野象的活動區(qū)域,保護亞洲象。”車志勇回憶,中老邊境沿線眾多世居少數民族過去有靠山吃山和狩獵的習俗,常有砍伐森林燒荒現象,野生動植物資源不斷被蠶食和破壞。但隨著這些年環(huán)保意識的提升、保護措施的推進,亞洲象、印度野牛、犀鳥、鼷鹿等珍稀動物的出現頻次越來越高。
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中老兩國“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功不可沒。為了守護這片叢林,從2006年起,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與老撾有關部門合作,開展跨境監(jiān)測與保護。到了2009年,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在中國尚勇和老撾南塔南木哈建立一個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qū)域。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項目聯絡辦公室負責人張會榮告訴記者,中老雙方經常進行合作交流,開展聯合巡護等工作,經過多年聯合保護,已經形成了一條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生態(tài)走廊。
張會榮說,對亞洲象的跟蹤監(jiān)測,只是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的起點。去年5月,西雙版納政府和老撾北部三省簽訂了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合作備忘錄,繼續(xù)加強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紅外相機等設備對各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進行追蹤調查,為今后的保護工作摸清家底,提供更多科學依據。
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新型次區(qū)域合作機制的重要探索,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面對人類生存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化解沖突的根本之策是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中老跨境合作是從在防火上達成共識開始的,如今合作范圍從禁止伐獵到生物多樣性保護,內涵不斷擴大,但初心不變--依舊是為了守護這片熱帶雨林。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