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tài) |
|
碧沙崗:由公園帶起來的西部商圈
日期:2008-11-12 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 我要評論()
碧沙崗,一個和北伐烈士陵園聯(lián)系在一起的名字,建國后,這里又逐漸變成鄭州西區(qū)市民休閑購物的場所。改革開放后,歷經30年的風雨變幻,隨著商業(yè)連鎖企業(yè)紛紛布點,加上西區(qū)原有商業(yè)項目本身的不斷調整,碧沙崗商圈愈來愈沸騰。雖然鄭州新商圈不斷涌出,但東二七,西碧沙,仍是省會最亮的聚焦點。 淵源 1928年興建的北伐烈士陵園 8月29日早晨,碧沙崗公園內。微風清涼,晨練的老人們有的舞劍,有的唱歌,京胡、板胡拉得韻味悠長,別有一派安逸的氛圍。 提起碧沙崗,鄭州人首先想到的是公園,雖然不少人知道碧沙崗的前身是一座陵園。在鄭州生活了一輩子的王寶軍老人,則對碧沙崗的演變如數(shù)家珍。 去過碧沙崗公園的市民都會注意到,在公園正中間處,建有一座亭子。亭中央立著一塊漢白玉石碑,正面刻著“碧血丹心”4個大字。這也正是碧沙崗公園的由來。 “現(xiàn)在的碧沙崗公園,前身是北伐陣亡將士墓地,是當時馮玉祥將軍一手建設的。這‘碧血丹心’4個大字還是馮玉祥的手筆呢!惫珗@內,滿頭銀發(fā)的王寶軍老人一邊悠閑地打著太極拳,一邊述說碧沙崗的來歷。 史料記載,1928年春,馮玉祥撥款13萬元,隨后追加7萬元,責成當時的交通司令許驤云在鄭州選擇地方建造北伐戰(zhàn)爭陣亡烈士陵園。后來選中了鄭州以西8里、一個叫做“白沙崗”的地方。這里原來是一個黃土崗,由于長期風沙彌漫,形成了高低起伏的沙丘。陵園選址既定,一次購買400畝,于1928年3月動工,同年8月竣工。 關于當時碧沙崗的原貌形態(tài),著名作家張恨水曾經寫過一個《碧沙崗游》,進行了描述: “進門是一條很寬的人行路,穿過一架如船篷式的葡萄架,長約十尺,這點很有意思。南行,有一道池子,池上架有石橋,迎面一架東西,擋住了眼簾,便是紀念塔了。塔前三角式,建有三個亭子,用花木陪襯著。若是在中國文人腦筋里,必定題上大招、千秋等等名字。馮將軍腦筋里,如何會放進這一套,所以這三個亭子的名字,是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亭后,有一個紀念堂。穿過這個堂,后面就是陣亡將士的靈堂了,里面供了無數(shù)牌位! 盡管那時鄭州不像現(xiàn)在這么車水馬龍、人口眾多,加之那時碧沙崗距離市區(qū)4公里,參觀的人寥寥無幾,但碧沙崗陵園當時被稱為“鄭州第一建筑”。 變身 1957年辟為市民公園 “碧沙崗從陵園變成公園是在上世紀50年代。1956年,鄭州市政府決定將碧沙崗辟為公園。1957年,碧沙崗公園正式向游人開放!蓖鯇氒娎先嘶貞浾f。 記者采訪獲知,新中國成立后,很多國家領導人也是念念不忘長眠在碧沙崗的將士,楊成武、楊得志、方毅等30多位將領和領導人先后為碧沙崗陵園題詞。 “文化大革命”時,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鄭州市的金水區(qū)、二七區(qū)、中原區(qū)要各有一個公園。當時嵩山路以西是中原區(qū),沒有公園,就把碧沙崗劃了過去,改名為“勞動公園”?上h白玉碑上馮玉祥題寫的“碧血丹心”4個字被磨掉,民族、民權、民生3塊石碑被砸。 1986年,碧沙崗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4月,國務院撥款15萬元對墓地、烈士祠進行了修繕。此后,市政府多次撥款進行修葺和改造。1994年,在“抗日烈士紀念碑”原址上建起了“北伐戰(zhàn)爭紀念碑”。紀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聶榮臻元帥題寫的“北伐陣亡將士永垂不朽”10個金色大字。縱跨碑體的浮雕,由北伐軍將士群像組成。今天,從北大門進碧沙崗公園,這座紀念碑是最醒目的建筑。 “歷史真的是說不清楚,誰能想到現(xiàn)在的情形呢?”王寶軍老人說,1928年修建碧沙崗陵園時,負責籌建的許驤云就曾說過:“你們不要看碧沙崗現(xiàn)在遠離鄭州城區(qū),但再過幾十年之后,鄭州的人口可能發(fā)展到一二百萬,那時候這碧沙崗就成為城市中心了!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