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人成影院,久久精品亚洲精品无码
首頁 |
Home
 園林新聞 |
News
 規(guī)劃設計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風景名勝 |
Famous Scenery
 園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園林 
World Garden
風景園林師 |
Landscape Architects
 園林論文 |
Papers
 園林圖庫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園林市場 |
Business
 圖書頻道 |
Publications
 園林論壇 |
Forum
 網址導航
Navigation
首頁園林教育學科建設  rss訂閱
      高級搜索 
眾議:我看建筑教育(下)
日期:2008-10-08     來源:ABBS     作者:   我要評論()



  建筑學教育中的“雙截棍”

  魏皓嚴

  在建筑學教育中,有兩個基本的端口,一端是“社會現實”,另一端是“個人實現”。前者推衍細化出各類法定的設計規(guī)范、通用或者共謀式的行業(yè)范式、根基沉厚的專業(yè)成見、社會性的公共知識、民間的集體習俗、資本時代所建構的空間經濟學規(guī)律、政府部門的政治意圖與生態(tài)圈的平衡法則等等;后者則與個人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沖破成見束縛的企圖、對自身所重視事物的推廣、向往自由的本能沖動等等聯系起來。需要指出的是,這里談到的“個人實現”不是賺大錢、住豪宅、坐名車、擁美女等被當下商業(yè)社會批發(fā)的所謂“理想”,而是指個人成長過程中逐步建立的基于自己對生活與社會完整看法的內心愿望。前者形成了建筑(學)的集體性特征,后者形成了建筑(學)的個人化魅力。

  如果沒有對社會現實的深入洞察,那么建筑學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只是圖面建筑師、空想主義者,是只能想與說的“無用”之人,始終與社會保持著相互看不順眼的冷距離;如果沒有對個人實現的執(zhí)著,那么建筑學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只是沒有自我意識的社會機器(零件),是職業(yè)人而不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是社會生產鏈條上只具有生產價值的建筑師而不是個人態(tài)度鮮明、具有生活價值的建筑師。社會現實的一端與個人實現的一端都是很硬很實沉的,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既是軟的,又是相互牽扯的。兩個硬家伙加上之間的軟聯系,構形為建筑學教育中的“雙截棍”。

  使用雙截棍時手里拿著一根硬棍,將另一根硬棍揮出去;被揮出去的一根是通過兩根棍之間的鏈條傳力的,手里的力量加上揮出去的棍身重量通過空間運動獲得加速度,從而在擊打中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與速度,所以李小龍舞動雙截棍的情形總像是在放快動作。雙截棍中揮出去的一根與手里的一根是相對的,高手出招時常會將兩根棍在手里換來換去,又形成了一層令人難測的變化。但是這些優(yōu)點也使得修練雙截棍比較困難,那就是力量與動作掌握不好的話,被揮出去的一根常會不期然地擊打到使用者自己。這些狀況恰恰就像建筑師必須處理的社會現實與個人實現的關系,所以說建筑學是老齡化專業(yè),因為對社會現實的洞察與對個人實現的認識需要時間的積淀,對二者的權衡把握更需要時間的打磨。

  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個人價值),讓(個人)實現積極對應(社會)現實,既是文字上的翻轉關系,也是建筑學教育中的相互解析關系。作為建筑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既引導學生、也讓自己對二者保持著必要的左右逢源。

  從“兩不畢業(yè)生”看中國建筑教育

  馮果川

  我在一家四百人的建筑設計公司任職,每年都會招收幾十名建筑學或相近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我本人也參與招聘工作,接觸了不少求職的畢業(yè)生。此外,每年都有幾名畢業(yè)生安排到我負責的設計部工作。所以,我對近年國內建筑教育的了解更多是通過這些畢業(yè)生。于是,我也就是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來觀察了。不管學校內部怎樣教學,對用人單位來說最有說服力的是畢業(yè)生的質量,應該說我們不太滿意。我將大多數畢業(yè)生稱為“兩不畢業(yè)生”,即一不了解社會現實,二不能突破創(chuàng)新。實踐建筑師可以簡單分為兩類:一類是認同市場,進行模式化設計的普通建筑師,他們的工作是協(xié)助資本進行大規(guī)模、高效的空間生產;另一類是對市場和即有模式持批判態(tài)度,嘗試突破的實驗型建筑師。第一類建筑師是主力也是基礎,第二類建筑師是少數,是探路者。二者既對立又互補,共同推動著中國建筑實踐的發(fā)展。但是我們的“兩不畢業(yè)生”正好兩頭都不靠。

  “兩不畢業(yè)生”并不是一無所有,他們學的是一身“學院派”功夫。只是“學院派”不是那種直面現實不為名利誘惑,專注精進的學院派,而是脫離現實,因循守舊的學院派。這些畢業(yè)生仿佛由過去的時代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我們面前,時間對于他們仿佛停止了。例如,我每年都會問畢業(yè)生喜歡哪些建筑師,近十年的答案竟然沒改變過。如果我把他們的答案整理成一個排行榜的話,高居榜首的一直是安藤、柯布和貝聿銘。當談及當代世界上最活躍的建筑師時,畢業(yè)生們就往往吞吞吐吐。 “兩不畢業(yè)生”除了對當代的建筑實踐缺乏了解,對他們喜歡的經典建筑師的理解往往也只是表面化、標簽化的。此外,在參加工作后,我們發(fā)現“兩不畢業(yè)生”往往沒有體系化的,有效的設計方法和條理化的工作習慣,工作顯得比較盲目。他們的設計往往是掩蓋在夸張、流行的建筑語言下的陳詞濫調。

  我們不能責怪學生,他們只是受害者。我們只能質問陳腐的教育體制和不在少數的問題教師。他們把校園變成庫斯圖里卡的《地下》中那個與世隔絕,時間也被竊取的地下世界。一些院校還不懈地巧立名目來畫地為牢,美其名曰鄉(xiāng)土建筑、地域性建筑、歷史文化保護等等。

  如果能向教育者進一言的話,我認為最重要的變革是開放,打破學院封閉的學術壁壘。開放就是要與世界同步,要與中國的建筑實踐互動。改變教師隊伍構成,通過外聘實踐建筑師和外籍建筑教師擔當臨時或客座教職來強化信息的流動以及促成不同思想的碰撞。其次筆者以為應該將教育的重心從知識的傳授轉移到素質培養(yǎng)上來。這種素質教育包括觀念、方法、能力、操守四個方面。在觀念方面,首先是價值觀的確立,建筑師作為知識分子應有社會責任感,建筑設計要為社會和大眾服務,而我們的學院派教育卻導致學生們孤芳自賞無視社會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觀念的轉變。當代的建筑是對生活的設計,而我們的學院派建筑設計多年來仍停留在造型中心主義的階段。在設計方法上,學院派傳授給學生的是單一而粗糙的功能主義設計方法,設計分為彼此割裂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實際上,當代建筑設計的創(chuàng)新往往是設計方法的創(chuàng)新而不是新造型的發(fā)明。國內活躍的建筑師的設計方法不少已擺脫這種功能主義的窠臼,以理性的分析為基礎在環(huán)境、空間、材料、結構等諸方面之間建立恰當的關聯,并使設計能夠積極地介入城市生活。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學院派有較完善的基本功訓練卻沒有明確、系統(tǒng)的設計能力培養(yǎng)方案,類型化的設計課程并不利于學生的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主要不是靠教而是靠練,系統(tǒng)的循序漸進的技能訓練是建筑教育亟待補充的內容。最后,我們的建筑教育還輕視職業(yè)操守的培育,使學生缺少誠信的意識和堅定的原則。

  忽視這四種元素構成的素質教育,我們的“兩不畢業(yè)生”在進入設計實踐領域后往往遭遇巨大的心理沖擊。沒有堅定的觀念和操守,他們在經濟利益的沖擊下很容易放棄當初浪漫而空洞的學院派理想;沒有扎實的設計能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法,他們很容易投靠流俗的設計套路。也許這就是大量建筑系畢業(yè)生在工作后迅速地犬儒化,蛻化為資本和權力的工具的緣由吧。

  一位在校學生對于建筑教育的思考

  周璐菡

  時間飛逝,轉眼間步入建筑專業(yè)的學習已經兩年多了;赝@兩年,感謝學院和老師的幫助,讓我幸運地在建筑的世界里痛并快樂地茁壯成長。我愿結合自己的體會,對建筑教育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一、注重基本功的教學,引導學生培養(yǎng)感性認識。

  剛步入建筑學院,同學直接進入專業(yè)課的學習,這時會突然發(fā)現從前擅長的十八般武藝,賴以獲得多年榮耀的利器,多數都失效了,于是難以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倍感困惑與迷茫。一個學期過后,同學仍發(fā)現自己進步甚少,何為建筑?為何學習建筑?根本摸不著深淺。于是不少同學陷入困惑和痛苦,甚至轉換專業(yè)。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學院從一開始便需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專業(yè),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問題,防止學生走上理解的誤區(qū)。

  由于建筑的深入學習需要建立在強大的人文、建筑知識背景之上——而這也正是考入建院的理科生最為缺乏的知識儲備,于是鼓勵學生盡量多地閱讀書籍并提供合適的書目和圖書資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專業(yè)課老師則可更多注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抄圖、寫生乃至草圖的勾畫等。鼓勵學生在設計前多做先例分析,通過對名作的模仿學習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觀和空間感。任何學習都需要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一再要求學生設計的想法,對于新生來說只會徒增壓力。

  二、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學生思維。

  大約經過一年的學習,隨著一定原料的積累和對空間認識的加深,同學跳出單純的模仿學習,開始強調設計的立意和想法,及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認識。在這樣一個階段中,同學常常容易陷入標新立異的想法無法自拔,花上設計周期的一大半來完成想法構思。而與此同時,很多老師一再要求學生的想法,對于不甚滿意的方案構思則不予講解。于是同學在自己和老師的雙重壓力下,熬夜、逃課,有的甚至一蹶不振,自我放逐。面對這些問題,作為老師,應該幫學生把握時間和分寸,正確引導學生思維。若發(fā)現好的構思就積極肯定,鼓勵學生繼續(xù)往下推敲結構和細節(jié);對于一段時間想法構思仍不甚滿意的學生,則積極指導其通過結構等控制因素完善構思并鼓勵其加緊進入之后的設計環(huán)節(jié);當同學過于執(zhí)著于設計開始的想法構思,則可安慰開導其構思只是設計的一部分,并無確切的優(yōu)劣之分,完整的設計才是成功。曾經有個出國留學的學姐提到,中國的專業(yè)課教師往往過于嚴厲,吹毛求疵,容易打擊同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而國外的教師卻恰恰相反,他們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對于資質一般的同學也是積極鼓勵,少有苛責。國內的教師一般都非常的認真負責,如果能夠再多一點耐心少一點苛求,便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和積極的心態(tài)。

  三、慎重開設不同專業(yè)的基礎課程

  建筑學院通常開設有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和藝術設計等專業(yè),而大部分的院校都采取低年級共享基礎課的措施。不論是何專業(yè),低年級學習的都是建筑設計。這就造成了非建筑學專業(yè)的同學在大三接觸自己專業(yè)課時的迷茫。習慣了建筑設計的同學很容易關注細節(jié),運用建筑的思維和手法解決問題。但這往往也成了自身學習的障礙。自己專業(yè)課的教師甚至要求:除了空間感和手繪的本領,之前學的都應忘掉。于是對于非建筑學專業(yè)的同學來說,大三又是一個迷茫摸索期。除掉大五實習和畢業(yè)前的準備時間,這些同學真正學習自己專業(yè)的時間少之又少。面對這些,學院或許可以為不同專業(yè)開設一些相應的基礎課程,讓學生在步入大學之初就對自身專業(yè)有所了解和接觸;即使相同的基礎課程學院也可以對不同專業(yè)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課程要求,重點培養(yǎng)學生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循序漸進,有利于同學的學習和發(fā)展。

  常有人說,建筑系學生太過辛苦,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對建筑的滿腔熱情和建筑設計中的無限快樂。大三的我今后的路還很長,一路上有學院和老師的指引與陪伴,我們會做得更好。

【 已有位對此新聞感興趣的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閱讀: 次   錄入:royal評論 】 【 推薦 】 【 打印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菊花欄目
已有位對此新聞感興趣的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參與討論:字數 姓名:

  • 請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各項相關法律法規(guī)
  • 本站所有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網友評論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網友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國風景園林網 WWW.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