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熹年院士:對古建筑最極致的愛

2019-06-10 10:29:36    作者:程唯珈     來源:中國科學報     瀏覽次數(shù):

傅熹年:對古建筑最極致的愛

傅熹年

  北京中軸線是世界城市史上極為罕見的一條建筑藝術軸線。然而,經科學家測量發(fā)現(xiàn),這條線并非正南正北,而是與子午線有所偏離。倘若當真如此,元明清三朝皇帝的寶座豈不都是歪的?這座體現(xiàn)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最高成就的都城,為何會出現(xiàn)中軸線偏離的設計,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另有其因?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最近正在研究的課題。

  從三國兩晉的建筑面貌復原到明清建筑的深層剖析,多年的求索和努力,讓傅熹年贏得了很多贊譽: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建筑歷史學家、文物鑒定專家……

  “我這一輩子只干一件事,就是鉆研中國古代建筑。”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這位耄耋老人的眼中閃爍出奕奕光芒。平淡細碎的閑聊,拉扯出中國建筑史的千頭萬緒;坦誠且純粹的話語,記錄著一位建筑學者的匠心匠行。

  記載古代建筑變遷

  回首傅熹年職業(yè)生涯的起點,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

  一次偶然的機遇,正值高三的傅熹年在《新觀察》和《文物參考資料》上讀到梁思成介紹中國古代建筑和明清北京城的兩篇文章,受益匪淺,萌生了從事建筑研究的想法。

  懷揣一腔熱血,傅熹年報考了清華大學建筑系。在讀期間,他對梁思成的鉛筆單線速寫尤為欽佩并反復臨摹。畢業(yè)后,他先后成為梁思成和劉敦楨兩位教授的助手,協(xié)助他們進行中國近代和古代建筑史研究。

  令傅熹年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和梁思成合作研究1840年后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北京建筑。

  “我的主要任務是對梁先生指定的北京近代建筑實物進行實測、繪圖、拍照,并收集文獻資料,撰寫分項調查報告,為梁先生的研究專題收集和積累素材。”傅熹年回憶說,在一次參觀東交民巷圣米歇爾教堂時,自己為梁思成拍攝了一張照片,還受到他指責,說不許再使用公家膠卷拍攝私人照片。

  “不過這也是梁先生主持此項工作期間留給世人的唯一照片,彌足珍貴。”傅熹年補充道。

  1963年起,傅熹年又作為助手參與劉敦楨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筑史》工作,負責制圖、核查資料和編寫注釋。其中,傅熹年先后將西安唐大明宮的麟德殿、含元殿、玄武門等重要遺址繪成復原圖,并將一些能反映古代大建筑群布局特色的古碑、古圖,如宋刻汾陰后土廟圖碑、明繪太原崇善寺圖等,按照現(xiàn)代畫法轉繪成鳥瞰透視圖,為建筑史增添了形象資料。

  隨后,他又參與麥積山石窟的調查與繪圖工作,積累了大量北朝建筑史料,并撰成論文。

  從業(yè)數(shù)十載,數(shù)萬張建筑手稿、上百萬字的學術論著,傅熹年從未停下腳步,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類型的建筑研究項目中,用畫筆和文字記載著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變遷。

  剖析古代建筑智慧

  鑒于中國古代建筑史方面出色的研究工作,1994年傅熹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院士頭銜只是一個稱號而已,我還是繼續(xù)純粹地埋頭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傅熹年說。

  經過多年積累,他將目光轉向了形成中國古代建筑突出特點的單體建筑設計、群組布局和城市規(guī)劃等問題。

  其中,傅熹年重點研究中國古代城市和宮殿、壇廟等大建筑群的規(guī)劃、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設計規(guī)律,揭示出中國古代城市以宮城、里坊為模數(shù),大建筑群以主院落為模數(shù),單體建筑以所用材和柱高為模數(shù)等一系列運用模數(shù)控制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的方法。

  “北京城的東西寬為紫禁城寬的9倍,南北深為其5.5倍。以紫禁城面積為標準在北京城圖上畫網格,你會發(fā)現(xiàn)與較多南北向干道重合或極其接近,這表明宮殿與都城間有模數(shù)關系。”傅熹年介紹,紫禁城內各主要宮殿以內廷主建筑群“后兩宮”的面積為模數(shù),明初天壇以大祀殿下土臺面積為模數(shù),社稷壇以拜殿、祭殿面積之和為模數(shù)。

  研究中,傅熹年發(fā)現(xiàn),在建筑群組內的建筑布置中,大多把主建筑置于宮院地盤的幾何中心,以突出主體,紫禁城中主要宮院和太廟、社稷壇等都是這樣。

  而在日本飛鳥、奈良時期的建筑中,人們也能尋覓到中國古建筑的設計理念。

  傅熹年介紹,日本飛鳥、奈良時期(約中國隋唐時期)建筑法隆寺金堂、五重塔的構架設計都以材高(泥道栱高)和一層柱高為模數(shù),而這些理念多源于中國,可間接推知早在中國南北朝末期,中國木構建筑運用模數(shù)設計已達到這一水平,足以彰顯中國古代在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方法上的先進性。

  “通過這些工作,我逐步看到這些特點和規(guī)律的形成與古代哲學思想、倫理觀念、禮法制度、文化傳統(tǒng)、藝術風尚、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建筑等級制度等社會和人文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傅熹年說,這也是沿襲了梁思成“建筑源于環(huán)境思想之趨向者”的思想。

  為此,他申報了《社會人文因素對中國古代建筑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專題研究項目,探討中國古代建筑持續(xù)發(fā)展、長期延續(xù)、形成獨立建筑體系的原因,并出版了近20萬字的圖書。

  傳承古代建筑匠心

  建筑史是一門廣博高深的學科,往往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成。在傅熹年看來,除個人勤奮外,重要的是在通觀全局的基礎上選準關鍵問題進行突破,而這離不開學術自由的“土壤”。

  “非常幸運,成為院士后可以繼續(xù)專心研究建筑史。”傅熹年說,中國工程院給了自己很大的自由空間,讓他可以充分鉆研熱愛的事業(yè),于他而言這已足夠。

  不過,傅熹年對現(xiàn)代建筑并無太多關注。當記者問起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看法時,這位老人表示:“我只專心鉆研古代建筑。”

  但他指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一座建筑的優(yōu)劣不僅體現(xiàn)在目光觸及之處,建筑中看不見的細節(jié)更展現(xiàn)了建筑師對匠心精神的終極追求。無論是尺寸比例還是空間構建,都是一門嚴謹?shù)乃囆g。

  “研究古建筑是一個艱苦且漫長的工作,但我還會長期堅持研究下去。”如今的傅熹年依舊天天來到中國建筑技術研究院,一刻也未曾歇息。和所有同事一樣,朝九晚五地查閱資料、撰寫書稿,已然成為這位耄耋老人的日常。

  在傅熹年的案頭,醒目地放著一本《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建筑群組布局、單體建筑設計手法和構圖規(guī)律研究》,這部記載并傳承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歷程的著作,凝結了他的諸多心血。當記者問是什么支撐他奮戰(zhàn)至今,老人坦率地回答:“沒有原因,僅僅出于對古建筑最極致的愛。”

編輯:liq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