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公共空間如何建設?

2017-11-01 09:13:05    作者:劉丹穎 陳思勤     來源:南方網     瀏覽次數:

廣州公共空間如何建設?

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代表為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點贊。南方日報記者肖雄攝

  10月31日下午,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的論壇環(huán)節(jié),邀請了全球8位專家學者,就城市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技術、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等議題發(fā)表見解,為廣州的城市發(fā)展把脈出招。

  城市公共空間建設

  讓不同背景的人聚集、交流及認同

  大城市的交通堵塞令人頭痛。人們希望有更好的公共空間,提高生活質量,充分享用公共權利,這成為衡量宜居城市的指標。

  聯(lián)合國人居署亞太區(qū)域辦公室專家布魯諾指出,當前全球城鎮(zhèn)化超過50%,應該把城市化作為解決發(fā)展問題的工具,提倡以人為本,提高城市環(huán)境宜居度。

  國際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師學會主席李察爾從專業(yè)角度解讀智慧城市項目。他指出,生態(tài)并非城市司空見慣的綠樹花草,人類居住最需要循環(huán)生態(tài)系統(tǒng)。隨著技術普及,城市最終都會成為智慧城市。

  針對國內不少地方公共空間不適應實際使用需求、大而無當的現(xiàn)狀,廣東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認為,公共空間建設應終結以形象為需求的做法。要從人的使用空間體驗、使用需求出發(fā),走向更人性化精細化創(chuàng)新,打造品牌公共空間。如杭州西湖、上海外灘就是好的范例,它們讓一個城市有一個令人自豪的公共空間,促進不同背景的人聚集、交流及認同。

  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說,摩拜共享單車的有效推廣,使很多城市的出行方式產生變化,不僅代表了新的消費模式興起,還說明大城市的交通問題要靠科技創(chuàng)新來解決。他舉例,北京和倫敦兩座城市待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后,停車空間總量可以減少5%到10%,屆時人們更愿意在城市的街道步行或休閑,預計5到10年可實現(xiàn)這一愿景。

  城市老建筑“活化”

  城市的歷史建筑保護了集體記憶

  專家指出,城市發(fā)展不僅是硬件建設。歷史文化的根脈和社會活動密切相關,城市空間改造時應逐漸摒棄重經濟價值的思維方式,要把社會責任放在核心位置,更多考慮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情感價值。

  美國建筑師學會香港分會會長王紹恒分享了香港的例子。他介紹,香港60%都是公共用地,住房用地非常少。年輕人希望拓展公共空間供娛樂社交,就利用廢棄的工業(yè)廠房,或把歷史建筑開放給公眾使用。老建筑活化項目保護了本地人的集體記憶。

  意大利帕德瓦大學副校長波爾圖女士分享了改造活化城市公共空間的案例。改造城市中央被遺忘的場景,重新設計新的公共空間,激活歷史建筑使閑置空間得以善用。波爾圖說,城市的歷史建筑是當地人身份認同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實施改造工程中重整翻新、使用可再生能源、循環(huán)使用特殊材料等經驗很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編輯:guoa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

  所謂公共空間,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包括街道、廣場、公園、體育場、居住區(qū)戶外場地、公共綠地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的資源。公共空間意識則是指人們對于公共【詳細】

航拍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qū)萬頃沙鎮(zhèn)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廣州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觀賞荷花荷葉的好去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