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設計必備:100個絕美中國符號·新中式元素(上)
22. 文房四寶
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不僅是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的文具用品,
也是融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為一體的藝術品。
23. 線裝書
線裝書是指以線類進行裝訂的圖書類型,又稱古線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fā)明。
24. 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
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5. 風箏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fā)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zhì)。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26. 佛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fā)現(xiàn)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27. 道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jù),承襲戰(zhàn)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魯迅曾作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學論斷;英國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28. 儒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儒家是中國古代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最有影響的學派。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jīng)》。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已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tǒng)治結(jié)合的結(jié)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現(xiàn)在還是華人的主流思想。
29. 陰陽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guī)律背后的、推動自然規(guī)律發(fā)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
是各種事物孕育、發(fā)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
30. 禪宗
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頓悟法要“見性成佛”自初祖達摩祖師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
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chuàng)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
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31. 觀音手
關于觀音菩薩具足千手千眼的因緣,據(jù)《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所述,過去無量億劫有千光王靜住如來出世,以憐念一切眾生,
故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觀世音菩薩一聞此咒,從初地超第八地,心得歡喜,
遂發(fā)身生千手千眼以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的大誓愿,應時身上具足千手千眼。
32. 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qū),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xiàn),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編輯:wanliyao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fā)現(xiàn)富有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qū)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jié)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mào)旅游節(jié)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nèi)宄扇旱靥で?、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diào)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chuàng)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nèi)、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