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水生植物在人工濕地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水是構成景觀的重要因素。在各種風格的園林中,水體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清照稱:“山光水色與人親”,描述了人有親水的欲望。故我國南、北古典園林中,幾乎無園不水。園林水體可賞、可游。大水體有助空氣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著藍天,也可起到使游客的視線無限延伸的作用,在感覺上擴大了空間。淡綠透明的水色,簡潔平淌的水面是各種園林景物的底色,與綠葉相調和,與艷麗的鮮花相對比,相映成趣。園林中各類水體,無論其在園林中是主景、配景或小景,無一不借助植物來豐富水體的景觀。水中、水旁園林植物的姿態(tài)、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強了水體的美感。
一 城市濱水綠地概念
城市濱水綠地是指在城市規(guī)劃用地區(qū)域內,與水域(河、湖、海等)想接的一定范圍內的城市公共綠地。具有其他環(huán)境所無法比擬的親水性和快適性。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1.它是一個城市公共綠地范疇,具有公共綠地的形態(tài)特征(如開放性、系統(tǒng)性、生態(tài)性)。
2.它是屬于城市濱水區(qū)的范疇,是城市范圍內水域(河、湖、海等)與陸地(主要是綠地)相接的一定范圍內的水域。
3.它是屬于城市公共空間的范疇,這意味著它受城市多種因素的制約,要承載城市活動,執(zhí)行城市功能,體現(xiàn)城市形象,反映城市問題,等等。
城市濱水綠地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qū)域,水體和綠化的存在尤其顯得獨特和重要之處。在生態(tài)層面上,城市濱水綠地的自然因素使得人和環(huán)境間達到和諧、平衡的發(fā)展,作為城市生態(tài)走廊是構筑城市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部分;從經濟層面上,城市濱水綠地具有高品質的游憩、旅游資源和潛質,對周邊商業(yè)開發(fā)具有重要的連帶價值;在社會層面上,城市濱水綠地提高了城市可居性,以水域為焦點,往往構成了城市最具活力開放性空間。
二 濱水區(qū)的處理方式
2.1 濱水區(qū)駁岸處理
濱水區(qū)駁岸是水域和陸域的交界線,相對水而言也是陸域的最前沿。人們在觀水時駁岸會自然而然地進入視野,接觸水時也必須通過駁岸作為到達水邊的最終階段。因此駁岸設計的好壞決定了濱水區(qū)能否成為吸引游人的空間,并且作為城市中的生態(tài)敏感帶駁岸的處理對于濱水區(qū)的生態(tài)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在我國景觀的改造中駁岸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模式:
2.1.1 立式駁岸
這種駁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陸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漲落高差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積受限沒有充分的空間而不得不建的駁岸。
南京莫愁湖公園、玄武湖多采用這種立式駁岸,以泥土堆砌,在岸邊配置桃柳樹,并相間而植,形成桃紅柳綠的景觀效果。但在植物配置上,由于桃柳均屬陽性樹種,待柳樹成型后,形成寬大的蔭區(qū),其蔭下的桃樹必然長勢不良,最后只能砍去柳樹頂以保桃樹。這種間棵桃間棵柳形成的景觀效果欠佳,如改用三棵桃三棵柳,或桃柳交叉會形成比較好的景觀效果。杭州西湖白堤上桃柳交叉種植與浩瀚的西湖水面相得益彰。南京財經大學對其學校旁河道連續(xù)進行了三次立式駁岸,整個景觀凌亂不堪,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石岸邊采用種植垂柳和南迎春,細長柔軟的柳枝下垂至水面,圓拱形的云南黃馨枝條沿著筆直的石岸壁下垂至水面,遮擋了石岸的丑陋,會對景觀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效果。
2.1.2 斜式駁岸
這種駁岸相對于直立式駁岸來說容易使人接觸到水面,從安全方面來講也比較理想,但適于這種駁岸設計的地方必須有足夠的空間。斜式駁岸多采用石砌護坡,大多是為達到某些功利價值,如防洪、水運、灌溉等。將濱水區(qū)的環(huán)境作為工程實體而非城市公共空間來看待,較少考慮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此方法雖能立竿見影,使濱水區(qū)景觀看上去顯得很“整潔”、“干凈”,但是卻忽略了許多緩慢或不易察覺的負面影響。由于這樣的岸線垂直陡峭,落差大,加之水流快,使人們行走在岸邊,有一種畏懼感,不能獲得良好的親水性,使濱水區(qū)成為冷冰冰和缺乏生活情趣的堆砌體。
2.1.3 階式駁岸
比之前兩種駁岸這種駁岸讓人很容易接觸到水面,可坐在臺階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給人一種單調的人工化感覺。且駐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積水。上述做法雖能立竿見影,使河道景觀看上去顯得很整潔、漂亮,但是,它忽視了人在水邊的感受,因為人對水的感情往往和人的參與有關,人們聚集在水中體現(xiàn)出對水的鐘愛。但上述駁岸讓人看到的是被禁錮在水泥槽中的人工水,而不是自然的活水。它給人視覺和心理上的感受都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河岸使人們走在河邊有一種畏懼感,不能獲得良好的親水性。
2.1.4 生態(tài)駁岸
生態(tài)駁岸采用軟式穩(wěn)定法代替鋼筋混凝土和石砌擋土墻的硬式河岸,其恢復后具有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滲透性的人工駁岸。它可以充分保證河岸與河流水體之間的水分交換和調節(jié),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強度。生態(tài)駁岸把濱水區(qū)植被與堤內植被連成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它也有三種處理方式:
1)自然原型駁岸
對于坡度緩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慮保持自然狀態(tài)配合植物種植達到穩(wěn)定河岸的目的。如種植柳樹、水楊、白楊、榛樹以及蘆葦、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們生長舒展的發(fā)達根系來穩(wěn)固堤岸,加之其枝葉柔韌,順應水流增加抗洪護堤的能力。
南京月牙湖濱水區(qū)在規(guī)劃時特別注意親水性問題的處理。為了讓游客能親近水面,讓公園景觀與江海景觀融為一體,開辟了臨江游賞線。設計中結合原有地形,設計弧形的臨水平臺以及不同高度的涉水平臺,駁岸采用泥土自然駁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塊石駁岸”設計在水面以下,水上部分用當?shù)氐淖匀伙L化石作自然堆筑,石縫之間以鳶尾、麥冬、草坪點綴,利用地勢地形使綠地延伸到岸邊,呈現(xiàn)出自然河灘的原始風貌。
2)自然型駁岸
對于較陡的坡岸或沖蝕較嚴重的地段不僅種植植被,還采用天然石材、木材護底以增強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腳采用石籠、木樁或漿砌石塊(設有魚巢)等護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種植植被,實行喬灌草相結合固堤護岸。
3)臺階式人工自然駁岸
對于防洪要求較高、而且腹地較小的河段在必須建造重力式擋土墻時,也要采取臺階式的分層處理。在自然型護堤的基礎上再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確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將鋼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狀框架,投入大的石塊,或插入不同直徑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魚巢,再在箱狀框架內埋入大柳枝、水楊枝等,鄰水則種植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縫中生長出繁茂蔥綠的草木。
2.2 濱水岸線人文化處理
在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中,以人為本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濱水景觀在城市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有的甚至成為城市的標志性景觀,如上海的外灘,在觀賞濱水景觀的同時,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等環(huán)境設施,不僅有觀賞性,還具適用性,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這類濱水景觀的設計也可以定位為帶狀濱水公園,也是當今濱水環(huán)境發(fā)展的趨勢之一,其中要注意的是無阻礙設計,濱水岸線大多是有高差的,切不可因此而成為弱勢人群的障礙,應多注意緩坡、盲道等的處理方式。在植物的種植選擇方面,切不可盲目模仿,不能應大片草坪視野開闊就處處種植;應充分考慮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南方地區(qū)大多需要遮蔭植物來避免強光的傷害,而在北方恰恰相反,落葉喬木更適宜種植,夏季遮陽,冬季則為人們回饋溫暖的陽光。因此景觀植物的選擇也講以人為本。
2.3 濱水岸線的照明設計
濱水岸線的照明設計不同于室內照明和建筑照明設計,除照明功能外更注意的是適景功能,通過燈具自身流連的色彩,雕塑般的造型與水中的波紋、倒影溶為一體,創(chuàng)造視覺美感。同時注重襯托濱水景觀,其中燈具的設置不再局限于岸上,可在水中、地坪,不再局限于靜態(tài),而呈現(xiàn)動態(tài),更不再局限于通過燈具來表達的單一方式,而是與情與景溶為一體,結合聲、光、電藝術綜合表達。
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在岸邊建有船坊、護堤,并有各色各異燈籠,照明燈,使夜晚的秦淮河五光十色,燈火闌珊,讓人流連忘返。
編輯:shangxiyun
相關閱讀
銀川人工濕地成城市后花園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濕地在保護與治理中逐漸恢復。目前,全市共有濕地5.31萬公頃,其中自然湖泊近200個,批準建立了5處國家級濕地公園、6處自治區(qū)級濕地公園、8處市級濕地公園,市區(qū)濕地率達10.65%。【詳細】
素描在設計表現(xiàn)中的應用
不管是紀實性的攝影還是創(chuàng)作性的攝影,攝影師都要學會組織畫面。新聞攝影的選材在于角度和距離,而策劃性的攝影在于組織人物和道具。速寫也是這樣的。畫家的眼睛不是照相機的鏡頭而是像一個調度員,選取合適的、對應【詳細】
養(yǎng)好這些水生植物勝過花卉盆栽
能在水中生長的植物,統(tǒng)稱為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出色的游 泳運動員,或潛水者。葉子柔軟而透明,有的形成為絲狀,如金魚藻。絲狀葉可以大大增加,與水的接觸面積,使葉子能最大限 度地得到水里很少 能得到的光照,吸收水里溶【詳細】
黑龍江發(fā)現(xiàn)世界瀕危植物貉藻 屬水生食蟲植物
日前,黑龍江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在開展?jié)竦乇镜渍{查工作時,在保護區(qū)內發(fā)現(xiàn)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世界瀕危植物貉藻,且分布面積較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