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設計師青睞中國市場“官方敲門磚”
由所在國的政府相關部門或權威設計機構牽頭,組織多個設計公司集體在中國市場進行項目接洽的案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這種行為在幾年前受金融危機影響開始明顯增多:大型設計公司或許可以考慮“空降”中國市場,但那些中小型的則只能盡量集體搭乘官方“大船”。雖然幾年回顧下來,不少類似“接洽”要么胎死腹中要么成了一錘子買賣,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牽頭者在此過程中逐漸抓住了要領,甚至能夠幫助設計公司不斷調整市場策略,讓這些外籍設計師不僅能“敲開門”,還能走得更遠。
免費與機會
3月中旬,上海市中心的一家商場將迎來一批嶄新的櫥窗。這10家不同店鋪櫥窗的設計者全部來自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以下簡稱:RIBA),其中不乏2013英國年度設計師這樣的焦點人物。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設計師提供的設計均為免費。
這看似是一個商家占盡便宜的合作,但英國設計師們并不那么認為。我們詢問了幾位參與設計師,他們都表示很高興能夠來到中國做項目,并且非常珍惜這次合作機會。
在進一步的采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英國人表示友好的客套話。這個已是第二次舉辦,名為“上海新天地創(chuàng)意櫥窗展”的合作機會并不是每個RIBA旗下的設計師都有資格獲得,而是要經(jīng)過一個嚴格的選拔過程。作品曾在圈內形成話題的CarlTurner作為此次參與設計師告訴我們,這已不是他第一次有幸參與該項目,只是前一次地點是在倫敦。“創(chuàng)意櫥窗是RIBA在倫敦攝政街的一個頗有代表性的持續(xù)商業(yè)合作項目,
我很高興它成功擴展到了中國。因為你知道,對于我們遠在歐洲的設計師來說,能夠在中國做設計是一件多么令人期待的事。”
CarlTurner的話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群體的想法。相對于歐洲本土對設計嚴苛而緩慢的審批流程、愈加蕭條的行業(yè)大環(huán)境,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型國際設計事務所來到中國。而前期投入高、水土不服等種種客觀因素卻讓像CarlTurnerArchitects這樣規(guī)模不大的事務所很難迎頭趕上。如果能先在中國市場積累一些成功經(jīng)驗,再來規(guī)劃進駐等事宜會相對容易得多。因此對于這些面對中國市場頗為茫然的英國設計師來說,能獲得權威官方機構的牽頭,與成熟地產(chǎn)商合作,先敲開中國市場半扇門,自然是求之不得,所帶來的回報也不是一個櫥窗的設計費能夠相提并論的。將櫥窗展作為基點,試圖在隨后獲得更大層面的合作。抱有類似想法的除了設計師還有業(yè)主方。“(與RIBA)再次合作也是因為我們認為這類合作項目是具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和潛力。”新天地商業(yè)總經(jīng)理劉夢潔介紹道,“其實在今年的項目中,無論是合作的商戶業(yè)態(tài),還是建筑創(chuàng)作的形式,都有所延伸。”
拋磚能否引來玉?
同樣的案例還存在于產(chǎn)品設計界。最近在斯德哥爾摩發(fā)表全新家具系列作品的日本產(chǎn)品設計師倉本仁,便是幾年前因為偶然的機會參加了日本政府組織的一個名為“JapanDesign+”的活動,與其他20家日本設計公司一起來到上海。當時的活動旨在開拓日本設計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其中從事產(chǎn)品設計的共有5家,其中的3家以此為契機結成了現(xiàn)在的百倫設計,主攻中國市場。
然而事實上,“JapanDesign+”的效果并不像日本政府期待的那樣立桿見影,不少參與的設計公司與中國市場的接觸只停留在較淺層面,像如今已漸入佳境的百倫設計其實也是在結成之后很快迎來過一段尷尬期。類似的問題在那個時期較為普遍:將設計師“拋”到國外,然后基本任其自生自滅。其結果也不難想象,大部分的參與者都還未生根發(fā)芽便已打道回府。
與之相比,另一種傾向于在中國將設計師“接住”的方式則更有效果。最近剛剛搬到上海虹口區(qū)的荷蘭設計會的辦公室里匯集了多家外籍設計公司的上海分公司。負責人GielGroothuis告訴我們:“在過去的四年中,荷蘭設計會已經(jīng)協(xié)助超過40家外資設計公司在中國開設分公司,并為合作伙伴提供一系列項目機會。”
與前面提到的兩家不同的是,荷蘭設計會兼具政府與民間機構背景,合作伙伴包括荷蘭經(jīng)濟、教育、文化與科技和外交事務部,并且與中國商務部、上海市經(jīng)濟委員會等保持良好關系。
1997年成立于阿姆斯特丹的Totems是一家在歐洲頗受認可的建筑與室內設計公司,他的創(chuàng)始人GerarddeGorter就是幾年前在荷蘭設計會的幫助下成立了上海辦公室,然而與其他機構不同的是,荷蘭設計會的協(xié)助并沒有就此打住。在進駐初期事務所在很多方面顧及不暇,像是很多媒體聯(lián)系等對外溝通的工作便由荷蘭設計會的工作人員協(xié)助完成。正因為最開始有這樣一個官方機構的指導與協(xié)作,Gerard很快就順利找到了相關市場人員,并逐步適應了這個充滿挑戰(zhàn)的新市場。(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劉利劍:設計師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屬性
3月23日下午,第八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分論壇【詳細】
這位設計師花了32年,沉淀出了一片荒野景觀
Piet Oudolf,他的設計綜合了生態(tài)與美學因素把充滿詩意的自然美學通過理性嚴格的科學栽種環(huán)境實現(xiàn)。【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chǎn)銷,不了解市場環(huán)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chǎn)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變化。苗木產(chǎn)品作為一種生態(tài)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