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燭為天南星科花燭屬常綠宿根花卉,主要栽培品種有哥倫比亞花燭(Anthuriumandraeanum)和安祖花(A·scherzerianum)。前者葉片鮮綠色,心臟形,花梗長,佛焰苞闊心臟形,肉穗花序呈圓柱形直立,帶黃色;后者葉片窄,披針形,暗綠色,花梗短,佛焰苞火焰紅色,無光澤,肉穗花序常呈螺旋狀。二者有多個園藝變種?;T通常被稱為火鶴或按音譯稱為安祖花,是著名的觀賞花卉。
花燭原產(chǎn)南美洲熱帶地區(qū)。因此,花燭的人工栽培必須全年在高溫、多濕并且半陰的環(huán)境中進行。如果對水、溫、光照等條件控制不好,花燭會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花燭夏季生長適宜溫度為25℃至30℃,超出35℃時生長緩慢,冬季溫度不應低于15℃,13℃以下會出現(xiàn)寒害。保持環(huán)境濕度對種植花燭來說最為重要,它要求環(huán)境相對濕度在70%至90%。由于花燭為肉質(zhì)根,不耐水淹,栽種時要求基質(zhì)排水良好,忌粘重土壤。
花燭常用分株繁殖,在生產(chǎn)上多采用組織培養(yǎng),快速、大量地繁殖種苗。栽種基質(zhì)可用腐葉土、泥炭加粗河沙等混合而成。盆底要填入1/3左右的碎石、瓦片,以利于排水。澆水時要嚴格控制澆水量、澆水次數(shù),只需保持土壤不干即可。土壤過濕會使根部腐爛,引發(fā)脫葉,從而導致死亡。為保證空氣濕度,必須定時向葉面及周圍地面噴水?;T對水質(zhì)的要求較高,北方自來水水質(zhì)較硬,并含有氯,不能直接使用,家庭栽植可用涼白開澆灌。大量澆灌時要把自來水在水缸或水池中晾置3至5天后再使用。
花燭為喜酸性土花卉,最適PH值約在5.5--6.5左右,要減少施用馬掌水、人糞尿,多采用豆餅或麻渣水作為追肥,或施用0.25%的硫酸亞鐵來提高盆土酸度。尿素和磷酸二氫鉀能提高植物體氮、磷、鉀的含量,噴施在葉面上可以很快被植物體吸收。其他微量元素如硼、鎂等也最好作為根外施肥。葉面噴化肥要少量多次,生長旺盛季節(jié)每周可噴一次,用肥量在0.5%以下比較安全,幼苗可用0.2%的濃度。
由于常規(guī)栽培土壤中有害生物、微生物含量較多,植株易感染病蟲害,土壤易板結,因此現(xiàn)在常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花燭。其優(yōu)點在于單位面積產(chǎn)花量高,花朵質(zhì)量標準一致,適用于商品性的切花生產(chǎn),可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節(jié)省水肥,清潔衛(wèi)生。
夏季如果溫度過高,要將植株置于通風處,噴水降溫,注意避免日光直曬,光照過強時須用遮陰網(wǎng)遮去50%--70%的陽光,以免灼傷葉片。冬季要將花置于高溫溫室內(nèi),溫度保持在25℃以上,濕度在80%左右為宜。
花燭在高溫干燥、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中易產(chǎn)生紅蜘蛛和蚧殼蟲,用40%氧化樂果1000倍至1500倍液均有防治效果,40%三氯殺螨醇乳劑2000倍液或波美0.2至0.3度石硫合劑每7天噴施1次,連續(xù)二三次,對防治紅蜘蛛效果很好。用呋喃丹3%顆粒劑或鐵滅克10%顆粒劑深埋于基質(zhì)內(nèi),每盆花2至5克,適用于殺滅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及根結線蟲。兩種殺蟲劑對人畜有劇毒,嚴禁葉面噴霧。
花燭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等,預防時可用乙基托布津50%的可濕性粉劑5000至8000倍液噴霧。如已發(fā)病,可用75%百菌清600至8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至600倍液或代森銨1000倍液噴霧,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