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絲綢之路:連接歐亞土耳其海底隧道通車
據(jù)新華社電一條連接歐洲與亞洲的海底鐵路隧道29日在土耳其通車,實現(xiàn)土耳其人的“百年夢想”。新開通的馬爾馬拉海底隧道位于伊斯坦布爾市,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連通亞洲和歐洲。這是世界第一條跨越歐亞大陸的海底鐵路隧道,被喻為“現(xiàn)代絲綢之路”。
首條跨歐亞海底隧道
當天是土耳其建國90周年國慶日。新開通的馬爾馬拉海底隧道位于伊斯坦布爾市,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連通亞洲和歐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報道,這是世界第一條跨越歐亞大陸的海底鐵路隧道。
隧道全長13.6公里,其中跨海峽部分1.4公里。隧道位于海床下4.6米處,深度為海平面以下60米。
按土耳其政府的說法,整條隧道是“世紀項目”,而其中的海底隧道深度為世界之最。
馬爾馬拉海底隧道的建設總耗資30億歐元(約合251億元人民幣),是馬爾馬拉城鐵的一部分。按計劃,伊斯坦布爾市亞歐兩個部分既有城鐵升級改造后,將分別與海底隧道相接,最終連成一條長約76公里的跨洲鐵路。從理論上講,這條隧道將使得從倫敦乘火車經(jīng)伊斯坦布爾去北京成為可能。
伊斯坦布爾有約1400萬人口,交通擁堵嚴重。每天,大約200萬人次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兩座跨海大橋,橋上擁擠不堪。
伊斯坦布爾市長卡迪爾·托普巴斯說:“在連接伊斯坦布爾城亞歐兩大部分的同時,我相信它能緩解交通問題……最大運力將達每日150萬人次。”
能抗9級地震
馬爾馬拉海底隧道也招致爭議,安全首當其沖。博斯普魯斯海峽處于地震多發(fā)區(qū),一些人憂慮海底隧道能否抗震。
按土耳其運輸部長比納勒·耶爾德勒姆的說法,隧道能抵御9級地震,是“土耳其最安全的地方”。另外,一些人批評政府在大力推行城市規(guī)劃建設時沒有充分征求民意。
為緩解伊斯坦布爾的交通擁堵,埃爾多安于2004年提出數(shù)個大項目,包括海底隧道、第三座機場、第三座跨洲大橋和一條運河。
伊斯坦布爾一些居民認為,城市建設迫使他們離開家園且破壞綠地。
百年前設想實現(xiàn)
媒體將這條隧道稱作 “蘇丹阿卜杜勒-馬吉德之夢”。
1860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馬吉德提出建設海底隧道、連接伊斯坦布爾亞歐兩部分的設想,但那時的技術(shù)條件不成熟。1891年,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統(tǒng)治奧斯曼帝國時,有建筑師提交建設方案,但最終未能實施。20世紀80年代,研究顯示,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建設海底隧道可行。
馬爾馬拉海底隧道2005年開工,曾因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而延緩建設。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說:“祖先提出設想,最終由我們這代人實現(xiàn)。”
相關(guān)鏈接
伊斯坦布爾——世界唯一地跨兩大洲的城市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的文化、經(jīng)濟和金融中心,歷史上稱之為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它位于土耳其西北部,地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兩岸,分別為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而歐洲部分又由天然港口金角灣分為南部的舊城和北部的新城,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兩個大洲的大都市。
在漫長的歷史中,伊斯坦布爾曾經(jīng)是羅馬帝國(330–395)、拜占庭帝國(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國(1204–1261)、奧斯曼帝國(1453–1922)與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初期的首都,至土耳其獨立戰(zhàn)爭期間遷都至安卡拉。伊斯坦布爾當選為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歐洲體育之都。該市的歷史城區(qū)在1985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
編輯:daiy
相關(guān)閱讀
絲綢之路沿線城市開啟“旅游+高鐵+城市”合作
8月16日,以【詳細】
“中國成都·絲綢之路花園”亮相2017英國切爾西花展
英國當?shù)貢r間5月22日,一年一度的切爾西花卉展如期到來?;ㄕ股希蛔?ldquo;中國成都·絲綢之路”為主題的花園顯得格外醒目。【詳細】
Parkorman:一個充滿未來感與愛的森林公園
項目名稱:Parkorman公園【詳細】
新疆呼圖壁:絲綢之路上重要苗木出口基地
新疆呼圖壁縣搶抓“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強苗木花卉優(yōu)勢產(chǎn)業(yè),不斷拓展苗木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新領(lǐng)域、新空間,全力推進呼圖壁苗木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再上新臺階,打造全國苗木向西出口的“橋頭堡”和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上的重要苗木出口基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