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城市廢除立交橋 單行道緩解交通擁堵
很多剛到德國的中國朋友常常驚訝地問,為什么城市里沒有立交橋,卻沒有堵車的情況?
德國朋友說,上世紀70年代,德國經濟處于黃金發(fā)展期,家家都有汽車,交通堵塞也越來越嚴重,當時,德國各大城市為此建造了不少立交橋。不過,后來發(fā)現,立交橋只解決了部分道口的通行問題,人和汽車在立交橋上行走,帶來的震動、噪聲與浮塵,卻比在地面對周圍居民的影響大多了。對城市歷史景觀非常重視的德國人認為,立交橋還是很煞風景的,之后,德國各個城市開始停建立交橋。近年來,環(huán)保學家研究后又指出,立交橋還會阻斷城市的風道,使城市變暖。于是。德國開始大范圍拆除立交橋。
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單行道在緩解德國交通擁堵上的作用,已遠遠超過立交橋。在德國城市里,可以兩輛車并排通行的小街道基本上都是單行道。居民區(qū)內的道路則全是單行道,市中心一些超寬大道路也改成單行道。當然單行道一般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即相鄰的另一條道路只允許車輛循著相反的方向行駛,這樣就能避免司機只能一條路走下去,在單行道路口,還可以清楚看到提醒標識。
目前,德國幾萬人口的小鎮(zhèn)有2/3以上的街道已采用單行道,而在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大城市,85%以上的街道都是單行道。德國人認為,單行道好處很多,首先是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統(tǒng)計顯示,單行道可將運力提高80%。其次,車輛行駛更加安全,因為單行道能大量減少沖突點,交通事故減少一半以上。再次,提高車輛的運行速度,降低延誤。此外,有利于解決停車的問題,德國很多居民區(qū)的街道兩邊可以開辟出停車區(qū)域。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國和德國屋頂花園發(fā)展對比
玫瑰姐計劃在4月份去德國,先在網上搜了一些德國攻略,找到了德國屋頂花園的文章。【詳細】
重慶江北區(qū)見縫插針種鮮花 打造多個橋下花園
虞美人、雞冠花、波斯菊……不少市民發(fā)現,江北區(qū)的多個橋下空間,出現了喜人的景象。【詳細】
德國小城鎮(zhèn)的發(fā)展道路及啟示
德國小城鎮(zhèn),構成了德國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結構的基礎,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發(fā)揮著重大作用,具有5大特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