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SLA獲獎項目看雨水花園在多種場地的應用

2012-05-14 09:40:12    作者:洪泉 唐慧超     來源:《風景園林》雜志     瀏覽次數(shù):


  2 ASLA案例研究

  美國風景園林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作為當今世界風景園林行業(yè)的領軍組織,每年都會對來自全球的申報項目進行專業(yè)獎項評審。其評審著眼于項目的"環(huán)境敏感性和可持續(xù)性、對客戶的價值以及對其它設計者的借鑒意義"等[6],獲獎項目往往代表了當前風景園林的最高水平以及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通過對ASLA獲獎項目的研究,筆者注意到其中有許多與雨水花園相關的案例,有的項目本身就是一個雨水花園,有的則將雨水花園作為一種理念和手法引入其中。近年來,與雨水花園相關的獲獎項目情況如表01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雨水花園的應用領域既有私家庭院,也有公共空間;既有街道這樣的線性場地,也有學校庭院這樣的面狀空間。場地不同,雨水花園的應用方式也會有不同。需要指出的是,美國ASLA獎項評審并非只針對雨水花園,而且獲獎項目也取決于每年的提交情況,因此在此樣本上研究雨水花園并不一定完整和系統(tǒng)。之所以選擇ASLA案例進行研究,是因為它們具有風景園林的專業(yè)視角,而且ASLA評審的高水準性和綜合性也是本研究所依賴的基礎,這些因素使得獲獎的雨水花園項目往往是那些與風景園林能夠巧妙融合并運行良好的實例,因此更值得我們學習。筆者選取其中3類具有代表性的場地類型,研究其應用方式。

  2.1 塔博爾山中學雨水花園(Mount Tabor Middle School Rain Garden)

  該項目是一個由校園建筑圍合的小型庭院,面積為380m2。場地原為瀝青停車場,在雨水花園建造之前,場地的主要問題是利用率不足和小氣候溫度過高。即使天氣溫和,瀝青停車場所產(chǎn)生的熱量也會使教室內(nèi)溫度上升。

  2.1.1 應用方式

  設計基于場地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簡單經(jīng)濟、低維護的解決方案。通過對庭院空間的重新組織,把這個未充分使用的停車場改造成一個創(chuàng)新性的雨水花園,集藝術、教育和生態(tài)功能于一體(圖01-02)。

  場地的雨洪管理采用雨水花園原理并結合園林手法,實現(xiàn)就地管理。由校園瀝青游樂場、停車場及屋頂約2 800m2不透水面積匯集的雨水徑流,通過一系列排水溝和管道轉移到190m2的雨水花園中。進入花園后,雨水在下滲的同時與植物和土壤相互作用。隨著暴雨強度的增加,花園內(nèi)的雨水徑流逐漸上升,一旦超過20cm的設計深度,水就流出花園并進入與之相結合的下水道系統(tǒng)(圖03)。雨水花園的下滲率在5-10cm/h之間,這意味著任何滯留在雨水花園中的徑流都能在幾個小時后完全下滲。

  花園中設計了一條約0.6m寬的細沙"走廊",它在視覺上連接了雨水花園的兩端(圖04)。這一簡單的設計不僅可以使參觀者觀察到雨水從多個方向跌落到花園中的過程,也可作為維修人員進入雨水花園而不破壞植被和土壤結構的通道。在植物設計方面,花園中混植了矮生的燈心草和莎草,在保證整體紋理和色彩的同時也允許雜草在其中生長,進而減少未來頻繁的養(yǎng)護。

  2.1.2 效益分析

  該案例是波特蘭市可持續(xù)性雨洪管理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據(jù)統(tǒng)計花園內(nèi)所有被收集的降雨都能滲透,而不會溢到下水道系統(tǒng)。截止項目申報ASLA獎項時,場地已經(jīng)收集了總計約190萬L的雨水徑流。另據(jù)估計,雨水花園的成功運營,連同學校其他雨水處理改進計劃,在未來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中將節(jié)省10萬美元的更新費用。

  2.1.3 小結

  對于小面積內(nèi)向型場地的雨水管理,一般采用集中處理的方式,在場地中心設置雨水花園。通過管道、溝渠等設施將屋頂、道路等硬質場地中的雨水引入雨水花園。植物選擇以耐濕耐旱的多年生鄉(xiāng)土植物為主,以適應雨季旱季的不同水分條件。因為場地位于學校這類人流活動集中的場所,設計還應考慮雨水花園對交通的影響,同時建議設置一些方便參觀者近距離觀察雨水花園的設施,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功能。

  2.2 西南第12大道綠街工程(SW 12th Avenue Green Street Project)

  該項目毗鄰波特蘭市中心,場地為街道類線性空間。

  2.2.1 應用方式

  該改造工程就地管理街道中的雨水徑流,避免了雨水徑流直接從下水道流入城市河道。設計將原街道中人行道和馬路道牙之間未充分利用的種植區(qū)轉變?yōu)橛晁▓@,通過雨水收集池收集、減緩、凈化并滲透街道中的雨水徑流。設計沿街道一側設置了4個連續(xù)的雨水收集池,每個收集池長5.4m,寬1.5m,通過預制混凝土板圍合邊界。雨季時,來自740m2面積的雨水徑流順著下坡(2%的坡度)和現(xiàn)有路道牙流到第一個雨水收集池。30cm寬的路道牙開口引導街道徑流進入雨水收集池(圖05)。收集池能夠容納的水深為6cm,水滲透到土壤中的速度是10cm/h。如果雨量過于密集,水將從雨水收集池第二個路道牙缺口溢出,回流到街道,并沿下坡進入下一個雨水收集池。當水量超過所有收集池容量時,溢出的雨水才進入市政排水系統(tǒng)(圖06)。

  每一個雨水收集池同時也是種植池,其中密集地種植了平展燈心草(Juncus patens)和多花藍果樹(Nyssa sylvatica),這兩種植物都有耐濕和耐旱的特點。平展燈心草能幫助減緩水流速度,其根系結構則有助于水滲入并通過土壤。每個種植池的混凝土襯墊旁都種了一列平展燈心草,它們能有效地阻擋雨水徑流中的雜質和沉積物。植物種植的密度大于城市雨水管理手冊所要求的密度,這樣做是為了減少維護費用(如除草,灌溉等),同時迅速創(chuàng)造了一處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的景觀。另外,沿雨水花園還設置一系列解說牌,闡釋其工作流程,極具教育意義(圖07)。

  2.2.2 效益分析

  該雨水花園系統(tǒng)管理了西南第12大道約68萬L的年徑流量。此外,模擬水流實驗表明,該雨水收集池能夠將25年一遇的暴雨徑流強度減輕至少70%。

  2.2.3 小結

  對于街道等線性空間,雨水花園的布置應該沿線展開。徑流的流向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通過街道固有的坡度、雨水收集池閘口等方式加以引導。徑流過程中,雨水花園能夠滯留雨水,延長徑流時間,實現(xiàn)有效的雨水下滲。選用的植物除具備耐濕耐旱的特性外,還應具備濾雜質、吸附有害物質的能力。種植設計應與街道整體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tài)、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qū)環(huán)境大幅度提升,社區(qū)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chuàng)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tài)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yè)、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tài)優(yōu)”,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guī)劃建設有“一帶三區(qū)”,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qū)、專類植物展園區(qū)、綜合服務區(qū),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yè)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fā)中心、首發(fā)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yè)云集……現(xiàn)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yè)等產(chǎn)業(yè)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