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導游講述頤和園的宮廷區(qū)
導游詞:頤和園的宮廷區(qū)
話說在北京城西北郊有一座小山,山前有一片天然形成的湖泊。小山和小湖本來沒有名字,因遼金時期在這一帶建有金山行宮,于是小山和小湖被稱為“金山”和“金?!?。到了元代,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了一個石甕,所以小山和小湖改成“甕山”和“甕山泊”。甕山泊在元大都之西,且景色妖嬈,于是在文人筆下又衍生出了“西湖”的美稱。在明朝時已經出現了“西湖十景”的自然景觀和“西湖十寺”的人文景觀。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對西湖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并改其名為“昆明湖”,把挖湖的泥土堆積在甕山需要修飾的地方,并改其名為“萬壽山”,用15年的時間把這里修建成了一座大型皇家園林,取名為“清漪園”。
咸豐年間,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將清漪園燒毀。光緒年間,重建清漪園,并改名為“頤和園”。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頤和園再次被毀。慈禧回京后,再次用巨款修復,但由于財力有限,只修復了部分景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出巨資對頤和園進行了多次整修,才基本上還原了清漪園時期的風貌。1998年,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頤和園是我國皇家園林的典范,其原名為清漪園,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占地290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約占1/4,湖水面積約占3/4,按其功能可分為宮廷區(qū)和園林區(qū),宮廷區(qū)又分為政治活動區(qū)和帝后生活區(qū),園林區(qū)主要由萬壽山景區(qū)和昆明湖景區(qū)組成。
東宮門是頤和園的正門,坐西朝東,面闊五間,中間設三個門。正門匾額上“頤和園”三個字為光緒御筆?!邦U和”是頤養(yǎng)精神、心平氣和的意思,寓意頤和園是慈禧太后養(yǎng)老的地方。門外臺階正中鑲嵌著一塊雕刻精美的云龍石,俗稱“龍墊兒”,是從圓明園移至此處的。東宮門前是涵虛罨秀牌樓。涵虛罨秀牌樓為三間四柱七樓式,牌樓中間鑲嵌著一塊石匾額,東題“涵虛”,喻山水廣闊;西題“罨秀”,喻捕捉秀色;兩處均是乾隆御筆。東宮門外南北兩側各有一排小房子,這里是大臣們等候上朝或召見時休息的地方,也是侍衛(wèi)和鑾儀衛(wèi)的值房。東宮門內南北兩側也各有一排小房子,這里是軍機處、六部、九卿等候圣旨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值房。
進入東宮門向西而行,就來到了仁壽門。仁壽門前有兩塊裝飾性青石,門內有一塊巨大的太湖石。這塊石頭是從墨爾根園移來的,此石色青圓潤,形如壽星,所以叫做“壽星石”。進入仁壽門就來到了仁壽殿院落。在院落的四角,有四塊小的太湖石,象征一年四季,稱“四季石”,是從圓明園移來的。這四塊太湖石加上壽星石合稱“峰虛五老”,象征廬山五老峰,寓意長壽。在院落中央,有一只銅麒麟。麒麟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吉祥神獸,有避邪和分辨善惡的本領。它的造型十分奇特,為龍頭、鹿角、牛蹄、獅尾,故又俗稱“四不像”。這只麒麟原置于長春園內,原為一對,一只被英法聯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仁壽殿的北側,有一口水井,是帝后茶膳的專用水源。據說慈禧太后有一次在園中中暑,喝此井水祛暑,故賜名“延年井”?!把幽昃比齻€字是當代書法家王遐舉寫的。
仁壽殿前陳列著光緒年間制造的銅缸、銅龍、銅鳳各兩只,上面均有“天地一家春”的印記。“天地一家親”原是慈禧太后在圓明園中居住的地方,在她垂簾聽政以后鑄造的陳設上都有鑄“天地一家春”的字樣。銅龍、銅鳳的排列順序是鳳居中,龍在兩側。這是在那一歷史時期特有的產物,體現出在光緒時期,慈禧太后的實際地位要高于皇帝。
仁壽殿匾額為滿漢兩種文字,乾隆年間規(guī)定:凡是御苑中當朝的正殿都叫勤政殿,這里是政治活動區(qū)的主要場所,所以初名“勤政殿”,表示帝王在游幸的同時不忘勤于政務。光緒年間改名“仁壽殿”。“仁壽”二字出自《論語》中“智者樂,仁者壽”,表示施行仁政者能夠長壽。慈禧和光緒曾多次在這里聽政和接見外國使臣。
在仁壽殿內有紫檀木玻璃屏風。屏風頂部雕有九條龍,屏心為玻璃鏡,鏡面上裝飾有226個不同寫法的“壽”字,是專為慈禧太后定制的壽禮。百蝠捧壽圖。百蝠捧壽為緙絲工藝品。
“壽”字寫在蝙蝠和彩云中,為慈禧太后所書;“蝠”與“?!蓖?,借音取義,意為多福多壽。點翠插屏。點翠插屏為乾隆年間制作的玻璃風景臺屏,屏內描繪的洞庭湖勝景是用翠鳥羽毛粘制而成的。雖然已經歷經200多年,天然羽毛的顏色卻依然非常鮮艷。琺瑯?端。?端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能日行一萬八千里,并通曉各國語言。置于皇帝寶座旁,象征八方來朝。它的實際用途是香爐。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