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地選擇根據(jù)野生紅豆杉分布與氣候資料分析,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可栽培,云南、貴州、廣西、四川以及陜、甘、鄂、豫的秦巴山區(qū)為優(yōu)選區(qū)。育苗圃地以靠近栽培地為宜,選交通便利,具排灌條件、地勢平緩開闊、土壤肥沃通氣、保水肥、無鹽堿等良好的立地條件,露天或稀疏喬木林下均可。
采穗圃管理將野生或引種成活的各種紅豆杉實生苗或扦插苗,集中于采穗圃,種植密度1米或0.8米×1.2米,每公頃7500至9000株為宜。冬前或開春,自地上30厘米處平茬,并根據(jù)植株大小,每株穴施氮磷鉀復合肥0.05至0.1公斤,旺盛生長期間,即5至7月間,應追肥2至3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每次每公頃可施尿素75至150公斤,另外還可輔以0.1%至0.3%尿素結合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也可試用1至10mg/L6-芐基腺嘌呤和赤霉素等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促進萌芽發(fā)枝。鑒于紅豆杉喜陰濕,特別是幼齡期植株怕強光與干旱的特點,建圃初期可套種高稈作物如玉米與小青菜等低矮作物,水分管理以保持高空氣濕度,土壤濕潤而不澇漬為宜。
圃地規(guī)劃平原按方田規(guī)劃,與主道路及灌溉系統(tǒng)相適應;丘陵與山地按等高線修成適宜的臺田,反坡梯田或魚鱗坑。配備一定的輔助用房,建好輸配水系統(tǒng)。在上風位置設防護林。紅豆杉幼樹喜陰濕,宜密植,鑒于收獲物為小枝與葉片,其產量一靠發(fā)枝量,二靠密度,因此,除加強管理促進生長外,也應加大栽培密度,每公頃栽植1.8萬至2萬株為宜。為了便于管理與采集收獲,株行距以0.4米×1.0米為宜。
栽植建圃栽前應對苗木進行質量分級,要求根系完整、健壯、枝梢無干枯與發(fā)黑腐爛,芽子飽滿,無檢疫病蟲害。栽植地附近育苗,帶土球移栽成活率接近100%。遠距離運輸失水較多的苗木應浸根一晝夜,充分吸水后再行栽植。選用容器苗有利于保護根系,提高成活率。
北方以初春樹液尚未流動,即落葉樹類尚未萌芽前,南方以新梢冬季停止生長后的休眠期栽植為宜。各地因氣候條件可適當早栽,有利于根系的恢復,成活率高。
根據(jù)規(guī)劃于栽植前1至2個月整地,挖0.4米×0.4米帶狀溝,溝施有機肥,每株10公斤,與表土混勻,培成丘狀,將苗木放入,使根系舒展,校正位置,填入表肥土,分層踏實,最后填入心土,筑0.4米寬灌水溝,立即灌水,澆足灌透,水滲下后要求根頸與地面平,然后封土保墑,適當遮蔭能提高成活率。
栽培管理及時檢查成活情況,并補植。大苗移植應帶土球或使用栽植袋更好。純林栽培基地的管理技術與采穗圃管理基本相同,因紅豆杉根系較淺、喜濕,所以常澆水,保持根際濕潤是栽后管理關鍵。小苗成活后在距地面約30厘米處截去主干,以栽植結束后或夏眠前后為宜,有利于側枝萌發(fā)。第二年仍同樣管理,采下的枝條可選用作插條,第三年后則可每年采收新枝葉供藥用原料。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