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工程”上馬急 鄂州摩崖石刻“生存”令人憂
| |
| |
近日,本報陸續(xù)收到一些讀者的反映,稱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鄂州“摩崖石刻”瀕危。
據(jù)了解,湖北省鄂州市,長江繞城而過,三國時孫權曾定都于此。帝都跌宕的歷史給鄂州留下了許多國寶級的文物,摩崖石刻便是其中之一。
摩崖石刻“讓路”風光帶
記者趕到鄂州那天,已是日暮時分。在當?shù)鼐用竦闹敢?,記者才找到摩崖石刻。只見一塊褐色的石頭,已被兩米高的水泥墻圍了起來。鏡頭稍微拉開一點,這個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四周,便是拆遷后的殘垣斷壁,廢棄的磚頭、鋼筋、破布散落一地。冬日夕陽的斜照下,一片蕭索。
摩崖石刻的右前方,是“怡亭銘公園”的牌樓。反映情況的鄂州市民告訴記者,“怡亭銘公園”同時也是“怡亭銘管理處”,他們的工作就是管理和保護摩崖石刻。
而此刻,公園大門兩側(cè)已被拆除,僅剩下不大的一塊“門臉兒”。大門牌樓的水泥墩上,鐫刻的文字描述了摩崖石刻的身世:古時此處有一里長的摩崖石林,崖上原刻有晉代陶侃,唐代元結、李陽冰,宋代蘇軾等名家的題記,故又有“蘇門”、“陶石”之稱。現(xiàn)今,除了唐代李陽冰的篆書刻石外,余者皆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了解,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摩崖石刻,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變遷和人為因素,曾一度處于低于地面9米的長江大堤之下,幾乎每年都有數(shù)月時間遭受江水沖刷和浸泡,致使其表面嚴重風化。2003年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湖北省文物局、鄂州市博物館正式啟動怡亭銘摩崖石刻搶救保護工程,通過運用高科技膨脹等技術、鐵筐包裝、千斤頂頂升等辦法,順利完成了石刻根部和南側(cè)的切割及分離體的提升。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