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新聞 | 規(guī)劃設計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風景旅游 | 園林城市 | 世界園林 | 風景園林師 | 花木資訊 | 人居環(huán)境 | 園林論壇 | 園林博客

海洋、海岸和沿海島嶼的生物多樣性

http://www.dcj3647.cn 2007-08-28 來源:中國生物多樣性與自然保護信息網(wǎng) 作者: 發(fā)表評論(0)
1 海洋的物種多樣性
   在中國海域,已經(jīng)記錄了20278個物種,它們隸屬于5個生物界、44個門。動物界的物種數(shù)量最多。動物界24個門中,節(jié)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和軟體動物門每門都超過2500種。植物界的6個門包括海藻3個門共794種,維管束植物3個門共413種,原生生物界7個門近5000種(表1)。
中國海24個動物門中有10個門是海洋生境特有的,海洋的物種比淡水多、比陸地少,物種數(shù)由北往南遞增。中國海域既是許多熱帶海洋生物分布的北緣,又是一些溫帶海洋生物分布的南界。
 
中國海已記錄的界、門及物種數(shù)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399
原核生物界
MONERA
229
動物界
ANIMALIA
12794
 
 
 
海綿動物門
Porifera
106
細菌
Bacteria
79
腔腸動物門
Coelenterata
989
放線菌
Actinobacteria
18
櫛水母門
Ctenophora
9
藍菌(藻)
Cyanophyta
131
扁形動物門
Platyhelminthes
574
原綠菌(藻)
Prochlorophyta
1
紐形動物門
Nemertea
52
 
 
 
動吻動物門
Kinorhyncha
10
原生生物界
PROTISTA
4956
線蟲動物門
Nematoda
122
硅藻門
Bacillariophyta
1395
棘頭蟲動物門
Acanthocephala
32
甲藻門
Pyrrophyta
255
輪形動物門
Rotifera
17
金藻門
Chrysophyta
14
曳鰓動物門
Priapulida
2
黃藻門
Xanthophyta
3
環(huán)節(jié)動物門
Annelida
979
隱藻門
Cryptophyta
1
星蟲動物門
Sipuncula
39
纖毛蟲門
Ciliophora
291
?蟲動物門
Echiura
9
肉足鞭毛蟲門
Sarcomastigophora
2997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2554
真菌界
FUNGI
188
節(jié)肢動物門
Arthropoda
2971
酵母
Yeast
61
苔蘚動物門
Bryozoa
490
其他真菌
Other fungi
127
內(nèi)肛動物門
Entoprocta
9
菌藻類
Mycophycophyta
1
腕足動物門
Brachiopoda
8
植物界
PLANTAE
1203
帚蟲動物門
Phoronida
4
紅藻門
Rhodophyta
443
毛顎動物門
Chaetognatha
37
褐藻門
Phaeophyta
153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471
綠藻門
Chlorophyta
194
半索動物門
Hemichordata
6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11
尾索動物門
Urochordata
125
裸子植物門
Gymnospermae
3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3181
2 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鄰近中國大陸的海洋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為473萬km2。黃海和渤海生物區(qū)系處在北溫帶海的邊緣,東海和南海屬亞熱帶性質,各自呈現(xiàn)了大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在中國近海,黑潮流域、河口水域和上升流區(qū)也呈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1)  渤海
    渤海是深入中國大陸的一個內(nèi)海,面積約8萬km2,最大深度70m,平均深度18m。渤海浮游植物已記錄120多種,以硅藻為主,多系廣溫低鹽種類。優(yōu)勢種有圓篩藻(Coscinodiscacus)、角毛藻(Chaetoceros)、根管藻(Rhigosolenia)和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浮游動物約有100多種,多屬溫帶低鹽種,也有一些外海種類。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華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擬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強壯箭蟲(Sagitta crassa)等為優(yōu)勢種。底棲植物記錄100多種,多系暖溫性種類,潮間帶以綠藻為主,潮下帶則以褐藻和紅藻為主。底棲動物記錄140多種,以廣溫性低鹽種為主,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賓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文蛤(Meretrix meretrix)、褶壯蠣(Ostrea plicatula)、中國對蝦(Penaeus chinensis)、脊尾白蝦(Exopalaemon carinicauda)等種類生物量較大,可形成漁業(yè)。游泳動物120余種,以魚類為主,尚有少數(shù)蝦、蟹類、頭足類及海獸。主要魚類有黃鯽(Setipinna taty)、?魚(Engraulis japonicus)、鱸魚(Lateolabrax japonicus)、黃姑魚(Nibea albilora)、半滑舌鰨(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20多種。
    (2)黃海
    黃海是一個半封閉的海,面積38萬km2,平均水深44m,最深只有140m,黃海環(huán)流基本上由中國沿岸地區(qū)的黃海暖流和沿岸流所組成。主要為泥質粉砂質沉積物所覆蓋。黃海處于北溫帶,來自寒帶、亞寒帶、熱帶和亞熱帶的生物種群與本地土生種匯在一起構成獨特的生物區(qū)系。
    浮游植物已記錄368種。優(yōu)勢種類有圓篩藻、角毛藻、根管藻、盒形藻(Biddulphia)、菱形藻(Nitzschia)、多甲藻(Peridinium)等,生態(tài)類型多樣,且顯示出明顯的溫帶海域特點。
    浮游動物已記錄130種,既有沿岸流帶來的暖溫帶近岸種,也有由黑潮帶來的暖水種。主要優(yōu)勢種有中華哲水蚤,墨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太平洋磷蝦(Euphausia pacifica)、細腳擬長蜮(Parathemisto gaudichaudi)及強壯箭蟲等。
    底棲動物已記錄約200多種,以多毛類種數(shù)最多,次為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棘皮動物。分布較廣的有不倒翁蟲(Sternaspis scutata)、長須沙蠶(Nereis longior)、持真節(jié)蟲(Euclymene annandalei)、褐色角沙蠶(Ceratonereis erythraeensis)、背褶沙蠶(Tambalagamia fauveli)、細螯蝦(Leptochela gracilis)、鉤倍棘蛇尾(Amphioplus ancistrotus)、薩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等。
    游泳生物黃海北部已發(fā)現(xiàn)219種;黃海南部有225種。以魚類為主,其他有蝦、蟹及頭足類等。主要優(yōu)勢種有斑?(Clupanodon punctatus)、黃鯽、青鱗魚(Harengula Zundsi)、小沙丁魚(Sardinella)、?、銀鯧(Stromateoides argenteus)、鰳(Ilisha elongata)、半滑舌鰨、小黃魚(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黃姑魚、帶魚(Trichiurus haumela)、鱸、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黃海有鯨類15種,鰭腳類3種、海龜4種。
    (3)東海
    東海面積約為77萬hm2,大部分陸架區(qū)平均水深370m。最深達2719m。東海沿岸流和臺灣暖流是東海淺水區(qū)域的兩支主要海流。
    浮游植物種類在長江口附近有64種,浙江沿岸有261種。優(yōu)勢種類有中肋骨條藻、圓篩藻、勞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auderi)、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等。生態(tài)類型以近岸性暖溫種為主。
    浮游動物長江口附近有81種,浙江沿岸有223種。生物量以夏季為最高。主要種類有中華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中華假磷蝦(Pseudeuphausia sinica)、太平洋紡錘水蚤(Acartia pacifica)、肥胖箭蟲(Sagitta enflata)等。
    底棲生物已記錄342種,其中軟體動物77種,多毛類77種,甲殼動物95種,棘皮動物136種,魚類62種,其他18種。
    游泳生物長江口及淺海區(qū)有魚類167種。浙江淺海區(qū)游泳生物有203種,主要種類是: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帶魚、鰳魚、銀鯧、龍頭魚(Harpodon nekereus)、?魚(Miichthys miiuy)、海鰻(Muraenesox cinereus)、蛇鯔(Saurida spp.)、中國毛蝦(Acetes chinensis)、脊尾白蝦、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Charybdis japonica)、曼氏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等。
    (4)南海
    南海地處熱帶、亞熱帶,面積350萬km2。除大陸架區(qū)外,有面積約占30%的深海,平均水深1400m。南海北部有沿岸流和南海暖流兩大流系。
    浮游植物在南海各不同沿海區(qū)有104~260種左右,主要是硅藻和甲藻,優(yōu)勢類群是硅藻中的角毛藻類和根管藻類。
    浮游動物在南海北部沿岸已記錄130種左右,南海的南部為250種,主要優(yōu)勢類群為撓足類,多數(shù)海區(qū)季節(jié)變化不很明顯,呈現(xiàn)單周期變化類型。
    底棲生物在廣東河口區(qū)水域以低鹽種類為主,具有種類少而數(shù)量大的特點,已記錄有319種。粵東中西部和粵西沿岸水域底棲生物組成中多數(shù)是南亞熱帶高鹽性種類和一些熱帶性種類,共有820種,優(yōu)勢類群為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等。海南沿岸水域底棲生物組成大體上屬熱帶性種類,共有755種,以珊瑚類和海藻類為主,其次為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廣西沿岸水域底棲生物共有832種。優(yōu)勢種以棒錐螺(Turritella bacillum)為主,其次為毛蚶。在南海的西沙群島,底棲生物共135種,其中甲殼動物占30.37%,其次為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
    游泳生物在南海北部的魚類已有記錄的共1064種,有經(jīng)濟價值的約100種,主要有藍圓?(Decapterus maruadsi)、金色小沙丁魚(Sardinella aurita)、日本鮐魚(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竹?魚(Trachurus japonicus)等。蝦類有200多種,如對蝦(Penaeus)、赤蝦(Metapenaeopsis)、櫻蝦(Metapenaeus)等,多為熱帶、亞熱帶種類。南海的南部有魚類535種。南海魚蝦類特點是沒有占絕對優(yōu)勢的種類。南海北部頭足類有58種,其中常見經(jīng)濟種25種,如太平洋褶柔魚(Todarodes pacificus)、夏威夷雙柔魚(Nototodarus hawaiiensis)、烏賊等,南海南部則以珊瑚礁魚類和熱帶大洋性魚類占優(yōu)勢。
    (5)黑潮流域(局部)生態(tài)系統(tǒng)
    黑潮是中國海陸架區(qū)毗鄰的最大流系,其熱量和水量對中國陸架區(qū)淺海都有重大影響,也是世界上強海流之一。據(jù)1984年至1990年進行黑潮調(diào)查及中日合作黑潮調(diào)查研究,黑潮流域生物已鑒定的有:浮游植物419種,浮游動物697種,魚類180余種以及游泳生物約2000種。
    黑潮生物主要類群的生態(tài)特點多樣,如浮游植物有高溫高鹽種,偏高溫低鹽種,偏低溫高鹽種和廣溫廣鹽種。浮游動物包括暖溫帶近岸類群和熱帶大洋類群。魚類可分為上層魚(Pelagic)、中層魚(Meso-pelagic)、下層魚(Demersal或Benthic)等。
    由于黑潮的高溫、高鹽特性,黑潮有它的指示種,特別是浮游生物指示種。如居于浮游植物的熱帶戈斯藻(Gossleriella tropica),南方星紋藻(Asterolampra marylandica),達氏角毛藻(Cheatoceros dadayi),雙刺角甲藻(Ceratocorys bipes),四齒雙管藻(Amphisolenia schauinslandi)等。浮游動物指示種有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海洋真刺水蚤(Euchaeta marina),蘆氏擬真刺水蚤(Pareuchaeta russelli),肥胖箭蟲,四葉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寬假浮螢(Pseudoconchoecia concentrica),柔巧磷蝦(Euphausia tenera)等20余種。
    (6)河口生態(tài)系統(tǒng)
    中國沿海有1500多條江河入海。河口及其附近水域,由于大量的淡水和陸源物質的注入,形成了獨特的河口類型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一般地說,河口區(qū)生物的種類組成較為復雜,多樣性指數(shù)較高。中國的三大河口區(qū)??長江口、黃河口和珠江口,現(xiàn)已鑒定的浮游植物種類分別為64、103、224種;浮游動物為105、66、133種;底棲生物與潮間帶生物分別為153、191、456和41、195、189種;游泳生物則為189、144和356種。
    從河口區(qū)生物的生態(tài)類型看,珠江口是以熱帶、亞熱帶種為主,游泳生物以暖水性種為主。長江口和黃河口則是以廣布種和溫帶種為主,游泳生物以暖溫性種為主。
    盡管各河口區(qū)生物的生態(tài)類型不同,但由于河口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特殊性決定了三大河口區(qū)的群落結構有共同特點:它們都可分為三種類型:(1)淡水群落;(2)咸淡水群落;(3)海水群落。以長江口區(qū)的魚類分布為例,該區(qū)有鯉科(Cyprinidae)、鰍科(Cobitidae)等淡水魚類,大約占魚類總數(shù)的17.4%;鯔科(Mugilidae)、蝦虎魚科(Gobiidae)等咸淡水魚類,約占總數(shù)的21.6%;而鯡形目(Clupeiformes)、頜針目(Beloniformes)、鱸形目(Perciformes)、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等海水魚類,占總數(shù)的57.2%。
    (7)上升流生態(tài)系統(tǒng)
    中國渤海中部,黃海冷水團區(qū),山東半島近海,浙江近海,閩南沿海,臺灣西南,粵沿海,海南東南部都有上升流區(qū),舉例如下:
    閩南近海上升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從福建漳浦禮士列島至粵東甲子海域,以南澎列島為中心,夏季出現(xiàn)低溫、高鹽(與外緣水相比,表層溫度偏低2~4℃,鹽度偏高0.5~1.5);表層水溶解氧的濃度和飽和度分別低于4.4ml/L和90%;營養(yǎng)鹽特別高(N13.8μmol/L,P0.4μmol/L),對上升流有指示意義的蘆氏擬真刺水蚤,后圓真浮螢(Euconchoecia maimai)和擬海灣(Dolioletta gegenbauri)在夏季大量出現(xiàn)。細菌生物量碳含量高達66.6mg/m3,并以嗜冷性的明亮發(fā)光細菌為優(yōu)勢種,浮游植物高密集(>108個/m3),初級生產(chǎn)力達1.06g/(m2?d)(以碳計),浮游動物總量>250mg/m3。這里的上升流僅出現(xiàn)在夏季近岸水體,是西南方向的離岸風,引起底層水向上涌升補償所形成的,是風生上升流,也僅在夏季才形成中心漁場。
    臺灣淺灘南部上升流:淺灘南部幾乎終年存在一個東西走向的低溫、高鹽、高密的窄長帶,夏季溫、鹽等值線顯有朝陡坡急劇上升的趨勢,顯示一個明顯的低pH中心和高營養(yǎng)鹽、低溶解氧飽和度等底層水沿坡的涌升現(xiàn)象。指標生物隆線似哲水蚤(Calanoides cavinatus)終年存在;5000m深海的葉尾麗巾蟲(Callinitra emmae)也在此出現(xiàn)。這里終年都有魚卵、仔稚魚密集區(qū).其中還有9%深海魚類仔稚魚。這里的上升流是因底層海流沿著陡坡朝臺灣淺灘爬升和風的作用,以及海流繞臺灣淺灘的流動而誘發(fā)形成的,主要為地形上升流。因上升流終年存在。所以終年都形成臺灣淺灘南部中心漁場。
    總之。上升流這種水文現(xiàn)象,形成了特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上升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往往具有生產(chǎn)力高,食物鏈短,物質循環(huán)快,能量轉換效率高的特點。
3 海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1)沿海潮間帶生態(tài)系統(tǒng)
據(jù)1981~1986年中國海岸潮間帶生態(tài)調(diào)查,共記錄了1590種潮間帶生物(實際可能的種數(shù)是這個數(shù)的幾倍),種數(shù)由北往南增加,渤海僅251種,南海則多達971種(表2)。廣溫、廣鹽和廣分布種占優(yōu)勢,但也有溫帶的特有種(東方小藤壺(Chthamalus challengeri)、光滑狹口螺、柄海鞘(Styela clava)等)、和熱帶或亞熱帶的特有種(白條地藤壺(Euraphia nithersi)、塔結節(jié)濱螺(Noailifforina frochoides)、瘤海鞘(Styela plicata)等)。硬相(巖礁、樁柱等)和軟相(泥、砂等)潮間帶生物的種類截然不同。
 
 
2 中國各海區(qū)潮間帶生物的種數(shù)(19811986)
 
腔腸
多毛
軟體
甲殼
棘皮
其他
總計
渤海
6
45
83
54
8
17
34
4
251
黃海
12
101
180
116
22
12
147
15
605
東海
9
142
296
196
30
35
97
6
811
南海
22
78
335
202
54
40
235
5
971
合計
38
218
513
308
78
61
358
16
1590
 
    中國沿海潮間帶生物量(濕重、密度)各海區(qū)或不同基底間差別很大,濕重黃海高達2199g/m2,東海僅217g/m2;密度渤海高達1013個/m2,南海僅317個/m2。數(shù)量在不同基質之間的差別更大,硬相遠遠大于軟相;巖礁是紅樹林泥灘的41倍,密度也有類似情況,這是由于有石灰質外殼的藤壺、牡蠣等在硬相基底大量附著和生長的結果。潮間帶生物的數(shù)量遠遠大于淺海底棲生物,表明了潮間帶是高生產(chǎn)力區(qū)的特點。
    潮間帶生物群落因潮汐而有明顯的垂直分層,呈現(xiàn)出高、中、低三個潮區(qū)的生物帶。高潮區(qū)生物的種類少、數(shù)量小,中、低潮區(qū)的種類多少和數(shù)量大小因地點和底質類型而異,兩個潮區(qū)的差別不能一慨而論。巖相潮間帶生物分層性表現(xiàn)特別清楚,高潮區(qū)是濱螺 (Nodilittorina; Littorina)-藤壺(Balanus;Chthamalus)帶,渤海和黃海優(yōu)勢種類似;東海和南海沒有東方小藤壺(Chth. challengeri),但卻出現(xiàn)了塔結節(jié)濱螺(N. trochoides)和龜足(Capitulum mitella)等暖水種。中潮區(qū)牡蠣(Saccostrea)-藤壺-藻類帶,渤海和黃海類似,東方小藤壺是該海區(qū)的特征種;東海和南海則分別出現(xiàn)了大量的棘刺牡蠣(S. echinata)、咬齒牡蠣(S. mordax)、鱗笠藤壺(Tetraclita squamosa)、石莼(Ulva)及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等。低潮區(qū)是褐藻、紅藻帶。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是黃海的特征種;而亨氏馬尾藻(S. henslowianum)、鐵釘菜(Ishige okamurai)、凍沙菜(Hypnea japonica)和苔狀鴨毛藻(Symphyocladia marchantioides)等暖水種僅在東海以南才有。
    (2)海岸帶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北方)
    浙江以北的河口和內(nèi)灣,有許多鹽堿沼澤地和灘涂,在其高、中潮區(qū)和潮上帶,被覆著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植被,這種生境又是許多鳥類的棲息地,構成了沼澤-草地-鳥類生態(tài)系統(tǒng)。如鴨綠江口、遼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和萊州灣灘涂、渤海灣天津灘涂、山東大沽河口、江蘇鹽城灘涂、長江口崇明灘涂、上海南匯區(qū)、杭州灣口兩岸灘涂和甬江、甌江兩岸灘涂等。
    在接近淡水的沼澤或河口段的潮上帶,蘆葦大面積茂密生長,從鴨綠江口到杭州灣都有,少量分布到廣東。如遼河三角洲的葦田竟達6.7萬hm2。蘆葦向海的泥灘高潮區(qū),則有大面積的灰綠堿蓬、鹽角草等矮小植被。在長江口和杭州灣,高潮灘上則有大片的海三棱?草等,如杭州灣北岸平湖金絲娘橋的海三棱?草面積500m×3000m,高20cm,覆蓋度85%。
    1963年從英國引進大米草(Spartina angelica)和1979年從美國引進互花米草(S. alterniflora),至1992年已在全國沿海(遼寧至廣西)的高潮灘種植6000多hm2,特別是江浙,已形成人工植被。
    表3列舉了北從鴨綠江口,南至杭州灣的8個代表性草本濕地群落及與之相聯(lián)系的候鳥。
    (3)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紅樹植物是指僅生長在大部分時間受潮汐影響的潮間帶的木本植物。但有些木本植物既能在潮間帶成為紅樹林群落的優(yōu)勢種,又能在內(nèi)陸生長,這些稱之為半紅樹植物。在紅樹林中所有的草本及藤本植物稱為紅樹林的伴生植物。紅樹植物是初級生產(chǎn)者。在葉、莖和根上都生長附著生物(Balanus spp., Euraphia withersi, Saccostrea spp.etc.)或鉆孔生物(Bankia spp., Teredo spp. etc.)。在紅樹林的泥灘上有大量的蟹類(Uca spp.etc.)和彈涂魚(Scartelaos spp.)。
中國有真正紅樹植物26種(表4),占世界60種的43%,半紅樹林植物11種,伴生種19種。中國是西太平洋紅樹林植物分布的北部邊緣。自海南榆林港(18°09′N)至福建最北的福鼎(27°20′N)和臺灣北部都有間斷性的自然分布,浙江平陽(28°N)移植秋茄(Kandelia candel)成功。中國的紅樹植物種數(shù)由南往北遞減,海南24種,福建北部和臺灣北部僅一種;半紅樹植物的種數(shù)分布也有同樣規(guī)律性。中國現(xiàn)存紅樹林的面積僅為歷史上的1/2(1.3~1.5萬hm2)。
 
3 中國北部和中部沿海某些代表性濕地群落及鳥類
灘涂
植  被
蘆葦
其他
鴨綠江口
1.1萬hm2
灰綠堿蓬,鹽角草
記錄70多種。大天鵝、黃咀白鷺等
遼河三角洲
6.7萬hm2
灰綠堿蓬,鹽角草
記錄137種。丹頂鶴等
黃河三角洲
大片
灰綠堿蓬,鹽角草
鷺、天鵝、雁鴨和鷗等
大沽河口
大片
灰綠堿蓬,鹽角草、結縷草、白茅、大米草
記錄206種。白尾海雕、紅喉潛鳥等
鹽城
大片
扁桿?草、?草、粗葉苔草、灰綠堿蓬、白茅、獐茅
記錄226種,1月份發(fā)現(xiàn)53.5萬只幾種雁、鴨和白骨頂
崇明東灘
成片
海三棱?草、粗葉苔草、燈心草、?草、結縷草
記錄241種,200萬只以上小天鵝、雁鴨、銀鷗等
上海南匯
成片,寬300~500m
海三棱?草占灘面寬200~400m
多種
杭州灣口
成片,庵東有2.0萬m2
海三棱?草、灰綠堿蓬、結縷草、獐茅草
雁鴨、鷗
 
中國紅樹植物的種類及其分布
科  名
種名
分布
海南
香港
澳門
廣東
廣西
臺灣
福建
浙江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柱果木欖
Bruguiera cylindrica
+
 
 
 
 
 
 
 
 
 
木欖
B. gymnorhiza
+
+
 
+
+
+
+
 
 
 
海蓮
B. sexangula
+
 
 
 
 
 
 
 
 
 
尖瓣海蓮
B. s. var. rhynchopetala
+
 
 
 
 
 
 
 
 
 
角果木
Ceriops tagal
+
+
 
+
+
+
 
 
 
 
秋茄
Kandelia candel
+
+
+
+
+
+
+
+
 
 
紅樹
Rhizophora apiculata
+
 
 
 
 
 
 
 
 
 
紅海欖
R. stylosa
+
+
 
+
+
 
 
 
 
 
紅茄冬
R. mucronata
 
 
 
 
 
+
 
 
爵床科
Acanthaceae
小花老鼠勒
Acanthus ebracteatus
+
 
 
+
 
 
 
 
 
 
老鼠勒
A. ilicifolius
+
+
+
+
+
+
+
 
 
 
廈門老鼠勒
A. xiamenensis
 
 
 
 
 
 
+
 
玉蕊科
*Barringtoniaceae
玉蕊
Barringtonia racemosa
+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紅欖李
Lumnitzera littorea
+
 
 
 
 
 
 
 
 
 
欖李
L. racemosa
+
+
 
+
+
+
 
 
海漆科
Euphorbiaceae
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
+
 
+
+
+
+
 
楝科
Meliaceae
木果楝
Nylocarpus granatum
+
 
 
 
 
 
 
 
紫金???/B>
Myrsinaceae
桐花樹
Aegiceras corniculatum
+
+
+
+
+
+
+
 
棕櫚科
Palmaceae
水椰
Nypa fruticans
+
 
 
 
 
 
 
 
茜草科
Rubiaceae
瓶花木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
 
 
 
 
 
 
 
海桑科
Sonneratiaceae
杯萼海桑
Sonneratia alba
+
 
 
 
 
 
 
 
 
 
海桑
S. caseolaris
+
 
 
 
 
 
 
 
 
 
海南海桑
S. hainanensis
+
 
 
 
 
 
 
 
 
 
大葉海桑
S. ovata
+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銀葉樹
Heritiera littoralis
+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
+
+
+
+
+
+
 
種數(shù)合計
 
26
 
24
9
4
10
9
9
7
1
 *臺灣還報道一種濱玉蕊(B. asiatica)
 
4 島嶼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中國管轄海域有6500多個島(礁),沿海島嶼由于與大陸隔離,島上生物區(qū)系獨特。南海許多島(礁)是珊瑚島(礁),具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色。海島周圍海域因島嶼效應,物種多樣性極為豐富。以下就這三方面加以論述。
    (1)海島
    以西沙東島、海南大洲島、大連蛇島為例,說明沿海島嶼生物多樣性的一般特點。
    a.西沙東島  是西沙群島27個島礁的第二大島(面積1.55km2)和僅有的兩個礁島之一,海拔高4~5m,由上升礁和珊瑚貝殼砂復合而成。島的中部有鳥糞堆積,厚1.5~2m,最厚2.5m。島上有典型的熱帶珊瑚島常綠雨林,樹高16m,以麻瘋桐(Pisonia grandis)、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和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為優(yōu)勢種。林間棲息著大量的鰹鳥(Sula rubripes, S. leucogaster)等。
    本島四周由階梯式的礁平臺構成(三個階分別是3~5m、15~25m、40~50m)。在礁平臺上的生物分帶極為明顯。不同坐向又有差別,棲息的物種多樣性的差異也很大。如東北向礁平臺發(fā)育好,500m淺水臺地分橙黃濱珊瑚帶(大量藻類聚生),蒼珊瑚帶和碎珊瑚帶(海藻貧乏)。西南方礁平臺發(fā)育不好,海藻也較貧乏,150m的淺水臺地分珊瑚礫帶和菊花一蜂巢珊瑚帶。
    在這么小的島及其鄰近海域已記錄高等植物200多種,底棲藻類400多種,無脊椎動物1800種,魚類500余種及60種鳥。
    b.海南大洲島  位于海南南岸萬寧縣海面,面積僅7000hm2。島的南邊懸崖聳立,南羅洞是國內(nèi)僅有的金絲燕筑巢地,出產(chǎn)名貴補品大洲燕窩。
    熱帶地區(qū)印尼等有多種金絲燕,是名貴補品燕窩主產(chǎn)地。其中爪哇金絲燕(Collocalia fuciphaga)每年春天到南羅洞繁殖,表明這種熱帶候鳥最北的繁殖地就在海南南岸。
    c.蛇島  蛇島是世界奇島,具有奇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豐富的蛇毒資源。位于旅順口,離大陸最近距離7海里,面積0.73km2。棲息單一蛇種干山蝮蛇蛇島亞種(Agkistrodon qian-shanensis shedaoensis),目前僅這個小島有記錄,共有1.4萬條,體長73~102cm。以飛經(jīng)島上空的小型候鳥為食,形成仰首張口的覓食習性,其活動規(guī)律和候鳥的活動規(guī)律基本一致。蝮蛇是名貴藥材,已建成蛇毒工廠、蛇島醫(yī)院和博物館。蛇島及附近每年有283種、200余萬只候烏飛過,小型鳥是蝮蛇天然食料,大猛禽如雀鷹則捕食蝮蛇。島上記錄昆蟲122種,植物210種,其中粉葛藤的旺盛生長對蝮蛇生長發(fā)育有影響??罩?、陸上和海濱生物是食物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示意如下:
    海濱生物→小型候鳥→蝮蛇→猛禽(雀鷹等)
    (2)珊瑚及島礁生態(tài)系統(tǒng)
中國海的造礁珊瑚有200多種(表5),占世界造礁珊瑚的1/3。中國海珊瑚礁面積所占的比例很大。中國珊瑚礁分布的北界是海南島和臺灣島沿岸(主要是岸礁)。東沙、西沙和南沙諸島(礁和暗沙)基本上是由珊瑚礁形成的環(huán)礁。廣東、廣西、香港、臺灣北部和福建南部也有造礁石珊瑚分布,但不成礁或礁的發(fā)育差。
 
 
 
5中國已經(jīng)記錄的造礁石珊瑚種數(shù)
地點
南沙群島
東沙群島
西沙群島
黃巖島
臺灣
海南
香港
廣東廣西
福建
33
27
38
19
58
34
21
21
 
44
70
127
46
230
110
50
45
>10
 
       珊瑚礁結構獨特,物種豐富多彩,可與陸上的熱帶雨林媲美。南沙珊瑚礁的造礁生物要是珊瑚(南沙已記錄11科、33屬、94種)。南沙的珊瑚礁雖未見海藻脊存在,但是珊瑚(Corallina officinalis)、仙掌藻(Halimedo opuntia)和苔蘚蟲等成礁生物還是普遍在的。
珊瑚礁是立體生境,珊瑚本身、礁體表面和縫隙間、礁體內(nèi)以及鄰近水域都有大量生物棲息。在南沙珊瑚礁區(qū)已經(jīng)記錄了3372種生物。鮮艷美麗的色澤,大多具石灰質外殼是珊瑚礁生物最主要的表征。
    (3)海島海域生物多樣性
    中國沿海海島星羅棋布,總數(shù)超過6500個,大多數(shù)為基巖島,部分為泥沙島和珊瑚礁。除南海諸島外,中國海域的島嶼緊靠大陸海岸,位于沿岸水團和外海水團互相影響較為強烈的海區(qū),島嶼四周及附近海區(qū)營養(yǎng)鹽豐富,形成有利于水生生物棲息的生境,潮間帶和潮下帶的生物種類繁多,生物量較大。
    根據(jù)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diào)查的結果,共記錄浮游植物633種,物種多樣性程度自中國北方海域向南方增加。西沙、南沙群島海域最為豐富;但優(yōu)勢種及個體數(shù)量則相反,西沙和南沙群島海域優(yōu)勢種不明顯。北方海域優(yōu)勢種較明顯,且個體數(shù)量較大。
    浮游動物有615種。在北方海域出現(xiàn)的浮游動物多屬于溫帶和暖溫帶近岸種,而南方則以暖水性和高溫高鹽外海種為主,一些河口附近島嶼周圍海域的浮游動物則主要由低鹽種、半咸水種和淡水種組成。
    海島的潮間帶雖一般較窄、較陡峭,但潮間帶生物和淺海底棲生物種類較豐富。在海
島調(diào)查中共發(fā)現(xiàn)潮間帶生物2377種,底棲生物1872種,其中種類數(shù)目最多的是軟體動物,約占30%左右。
    海島周圍海域中的游泳生物共記錄有魚類1126種,大型無脊椎動物291種。
5 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嚴量威脅
    (1)過度捕撈
  近20年來,隨著捕撈船只和馬力數(shù)不斷增大,使中國沿岸和近海漁業(yè)資源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被稱為中國海洋四大漁業(yè)的大黃色、小黃魚、帶魚和烏賊受威脅最大,它們的產(chǎn)量大幅度下降。
    (2)污染
    污染使海水富營養(yǎng)化,誘發(fā)赤潮的發(fā)生。中國沿海80年代曾發(fā)生赤潮221次,記錄的赤潮生物達127種。赤潮發(fā)生時,魚、蝦、貝類大量死亡。嚴重污染的地段,如某些排污口的潮間帶,有時甚至導致物種絕跡。
  (3)生境破壞
    許多海洋工程的興建也破壞了生物生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40多年來中國沿海圍海造地、開墾灘涂總面積超過66萬hm2,使原有野生物種喪失了大面積生境。
    (4)外來物種的引入(包括人為引種和船只攜帶)
  外來物種侵占了本地物種的生境,排擠本地物種。如引進多種藤壺、海鞘、多毛類、沙飾貝(Mytilopsis sallei)以及部分海岸的大米草等都不同程度地排斥本地物種。
6 中國對海洋、海岸和海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巳進行的工作
    建立保護區(qū)(1963年以來已建立了59個以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129.2萬hm2),實行禁漁區(qū)和禁漁期,禁止底拖網(wǎng),以及制定各種保護海洋環(huán)境和資源的法律、條例等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對保護海洋、海岸和海島的生物多樣性已采取的主要措施。
, 24>
 
 
 
 
海桑科
Sonneratiaceae
杯萼海桑
Sonneratia alba
+
 
 
 
 
 
 
 
 
 
海桑
S. caseolaris
+
 
 
 
 
 
 
 
 
 
海南海桑
S. hainanensis
+
 
 
 
 
 
 
 
 
 
大葉海桑
S. ovata
+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銀葉樹
Heritiera littoralis
+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
+
+
+
+
+
+
 
種數(shù)合計
 
26
 
24
9
4
10
9
9
7
1
 *臺灣還報道一種濱玉蕊(B. asiatica)
 
4 島嶼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中國管轄海域有6500多個島(礁),沿海島嶼由于與大陸隔離,島上生物區(qū)系獨特。南海許多島(礁)是珊瑚島(礁),具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色。海島周圍海域因島嶼效應,物種多樣性極為豐富。以下就這三方面加以論述。
    (1)海島
    以西沙東島、海南大洲島、大連蛇島為例,說明沿海島嶼生物多樣性的一般特點。
    a.西沙東島  是西沙群島27個島礁的第二大島(面積1.55km2)和僅有的兩個礁島之一,海拔高4~5m,由上升礁和珊瑚貝殼砂復合而成。島的中部有鳥糞堆積,厚1.5~2m,最厚2.5m。島上有典型的熱帶珊瑚島常綠雨林,樹高16m,以麻瘋桐(Pisonia grandis)、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和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為優(yōu)勢種。林間棲息著大量的鰹鳥(Sula rubripes, S. leucogaster)等。
    本島四周由階梯式的礁平臺構成(三個階分別是3~5m、15~25m、40~50m)。在礁平臺上的生物分帶極為明顯。不同坐向又有差別,棲息的物種多樣性的差異也很大。如東北向礁平臺發(fā)育好,500m淺水臺地分橙黃濱珊瑚帶(大量藻類聚生),蒼珊瑚帶和碎珊瑚帶(海藻貧乏)。西南方礁平臺發(fā)育不好,海藻也較貧乏,150m的淺水臺地分珊瑚礫帶和菊花一蜂巢珊瑚帶。
    在這么小的島及其鄰近海域已記錄高等植物200多種,底棲藻類400多種,無脊椎動物1800種,魚類500余種及60種鳥。
    b.海南大洲島  位于海南南岸萬寧縣海面,面積僅7000hm2。島的南邊懸崖聳立,南羅洞是國內(nèi)僅有的金絲燕筑巢地,出產(chǎn)名貴補品大洲燕窩。
    熱帶地區(qū)印尼等有多種金絲燕,是名貴補品燕窩主產(chǎn)地。其中爪哇金絲燕(Collocalia fuciphaga)每年春天到南羅洞繁殖,表明這種熱帶候鳥最北的繁殖地就在海南南岸。
    c.蛇島  蛇島是世界奇島,具有奇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豐富的蛇毒資源。位于旅順口,離大陸最近距離7海里,面積0.73km2。棲息單一蛇種干山蝮蛇蛇島亞種(Agkistrodon qian-shanensis shedaoensis),目前僅這個小島有記錄,共有1.4萬條,體長73~102cm。以飛經(jīng)島上空的小型候鳥為食,形成仰首張口的覓食習性,其活動規(guī)律和候鳥的活動規(guī)律基本一致。蝮蛇是名貴藥材,已建成蛇毒工廠、蛇島醫(yī)院和博物館。蛇島及附近每年有283種、200余萬只候烏飛過,小型鳥是蝮蛇天然食料,大猛禽如雀鷹則捕食蝮蛇。島上記錄昆蟲122種,植物210種,其中粉葛藤的旺盛生長對蝮蛇生長發(fā)育有影響。空中、陸上和海濱生物是食物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示意如下:
    海濱生物→小型候鳥→蝮蛇→猛禽(雀鷹等)
    (2)珊瑚及島礁生態(tài)系統(tǒng)
中國海的造礁珊瑚有200多種(表5),占世界造礁珊瑚的1/3。中國海珊瑚礁面積所占的比例很大。中國珊瑚礁分布的北界是海南島和臺灣島沿岸(主要是岸礁)。東沙、西沙和南沙諸島(礁和暗沙)基本上是由珊瑚礁形成的環(huán)礁。廣東、廣西、香港、臺灣北部和福建南部也有造礁石珊瑚分布,但不成礁或礁的發(fā)育差。
 
 
 
5中國已經(jīng)記錄的造礁石珊瑚種數(shù)
地點
南沙群島
東沙群島
西沙群島
黃巖島
臺灣
海南
香港
廣東廣西
福建
33
27
38
19
58
34
21
21
 
44
70
127
46
230
110
50
45
>10
 
       珊瑚礁結構獨特,物種豐富多彩,可與陸上的熱帶雨林媲美。南沙珊瑚礁的造礁生物要是珊瑚(南沙已記錄11科、33屬、94種)。南沙的珊瑚礁雖未見海藻脊存在,但是珊瑚(Corallina officinalis)、仙掌藻(Halimedo opuntia)和苔蘚蟲等成礁生物還是普遍在的。
珊瑚礁是立體生境,珊瑚本身、礁體表面和縫隙間、礁體內(nèi)以及鄰近水域都有大量生物棲息。在南沙珊瑚礁區(qū)已經(jīng)記錄了3372種生物。鮮艷美麗的色澤,大多具石灰質外殼是珊瑚礁生物最主要的表征。
    (3)海島海域生物多樣性
    中國沿海海島星羅棋布,總數(shù)超過6500個,大多數(shù)為基巖島,部分為泥沙島和珊瑚礁。除南海諸島外,中國海域的島嶼緊靠大陸海岸,位于沿岸水團和外海水團互相影響較為強烈的海區(qū),島嶼四周及附近海區(qū)營養(yǎng)鹽豐富,形成有利于水生生物棲息的生境,潮間帶和潮下帶的生物種類繁多,生物量較大。
    根據(jù)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diào)查的結果,共記錄浮游植物633種,物種多樣性程度自中國北方海域向南方增加。西沙、南沙群島海域最為豐富;但優(yōu)勢種及個體數(shù)量則相反,西沙和南沙群島海域優(yōu)勢種不明顯。北方海域優(yōu)勢種較明顯,且個體數(shù)量較大。
    浮游動物有615種。在北方海域出現(xiàn)的浮游動物多屬于溫帶和暖溫帶近岸種,而南方則以暖水性和高溫高鹽外海種為主,一些河口附近島嶼周圍海域的浮游動物則主要由低鹽種、半咸水種和淡水種組成。
    海島的潮間帶雖一般較窄、較陡峭,但潮間帶生物和淺海底棲生物種類較豐富。在海
島調(diào)查中共發(fā)現(xiàn)潮間帶生物2377種,底棲生物1872種,其中種類數(shù)目最多的是軟體動物,約占30%左右。
    海島周圍海域中的游泳生物共記錄有魚類1126種,大型無脊椎動物291種。
5 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嚴量威脅
    (1)過度捕撈
  近20年來,隨著捕撈船只和馬力數(shù)不斷增大,使中國沿岸和近海漁業(yè)資源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被稱為中國海洋四大漁業(yè)的大黃色、小黃魚、帶魚和烏賊受威脅最大,它們的產(chǎn)量大幅度下降。
    (2)污染
    污染使海水富營養(yǎng)化,誘發(fā)赤潮的發(fā)生。中國沿海80年代曾發(fā)生赤潮221次,記錄的赤潮生物達127種。赤潮發(fā)生時,魚、蝦、貝類大量死亡。嚴重污染的地段,如某些排污口的潮間帶,有時甚至導致物種絕跡。
  (3)生境破壞
    許多海洋工程的興建也破壞了生物生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40多年來中國沿海圍海造地、開墾灘涂總面積超過66萬hm2,使原有野生物種喪失了大面積生境。
    (4)外來物種的引入(包括人為引種和船只攜帶)
  外來物種侵占了本地物種的生境,排擠本地物種。如引進多種藤壺、海鞘、多毛類、沙飾貝(Mytilopsis sallei)以及部分海岸的大米草等都不同程度地排斥本地物種。
6 中國對海洋、海岸和海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巳進行的工作
    建立保護區(qū)(1963年以來已建立了59個以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129.2萬hm2),實行禁漁區(qū)和禁漁期,禁止底拖網(wǎng),以及制定各種保護海洋環(huán)境和資源的法律、條例等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對保護海洋、海岸和海島的生物多樣性已采取的主要措施。
分享到:
編輯:admin
有關  的新聞
更多評論網(wǎng)友評論 (已有0位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 ·請尊重網(wǎng)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nèi)容
  • ·本站有權在網(wǎng)站內(nèi)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評論:
企業(yè)服務

熱點排行

    熱門博文

    論壇熱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dcj3647.cn